第三章 人往高处走,但,高处不胜寒
,袁世凯笑了。quot;亏你想得周到,多谢了。只是,这次有句话你说错了。quot;
quot;什么话说错了?quot;沈氏撒娇地说:quot;我看都该说,说得对。quot;quot;你说事办完了,赶快回来,岂不错了吗?quot;袁世凯说。quot;怎么错了?quot;沈氏摇头。
quot;这次是去谢恩。quot;袁世凯说:quot;不见那圣旨上说的,即日来京供职么。到北京是供职去的,没有这边了,只有那边。就连你们,不久也得进京。quot;
沈氏轻轻地叹声气,又说:quot;去北京供什么职?在天津不是很好吗。终天颠颠波波,让人心烦着呢。再说......quot;沈氏收住话头,用一双关注的目光投向袁世凯。
袁世凯历来是宠着沈氏的,沈氏在他面前从不曾吞吞吐吐。今儿忽然把话说了一半就不说了,袁世凯心里一惊。
quot;怎么啦?说明白呀!quot;
quot;还用说明,你自己不知道?quot;
quot;不知道。quot;
quot;装糊涂。quot;
quot;不装,就是糊涂。quot;
quot;你不觉得在朝廷供职有福也有祸吗。quot;
袁世凯心里陡然一跳。quot;连妇人女子都看得到有险!quot;地寒着脸,没有说话。
沈氏把一切该做的都做好了,才说:quot;我只是凭着心想,才挂念着的。常言说得好,伴君如伴虎。何况如今的君又是一个女人。quot;沈氏的话说得很明白。要在往常,袁世凯准会对她大怒一阵。可现在,他不光不怒,反而觉得这个quot;醒quot;提得十分正确,十分及时。quot;是的,到不了君身边的人,拼命往那里挤;到了君身边的人,有几个敢阔步挺胸过日子的。伴君如伴虎这不是妇人之见,是历史,是真真切切的历史!quot;袁世凯深深地叹了一声气,给沈氏一个赞许的目光,但却一言不发了。
慈禧是单独接受袁世凯的谢恩的。
73岁的慈禧,身体和精神都明显地衰老了。华丽的衣着,掩饰不住满面的疲惫;堂皇的宫阙,却不见昔日的庄严。女人的眼帘显得十分灰暗,线条形的皱纹密了,而且也更深陷了;搭在龙座上的双手,业经毫无支撑力。袁世凯在她面前跪倒行完了大礼,问过了安,许久一阵,她才有气无力地说:quot;起来吧,赐座。quot;袁世凯谢过座,小心翼翼地坐定,想说点什么。但见她这般模样,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只好敛!
73岁,算是中国人的忌年,民间有传说,叫quot;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quot;圣人孔丘活了73岁,亚圣孟轲活了84岁。圣人73、84便死了,何况凡人俗子。因而,人到了这两个忌年,心里都有点慌。尽管这些年来许多人高呼quot;老佛爷万寿无疆!quot;这女人也明白,她不能无疆。只怕连百岁也不敢盼。这女人的心事太多太重了。八国联军的事虽然刀光剑影息灭了,那场灾难使她元气大伤,国力破坏不说.那笔赔款她得几时能还清?外国人,乱,中国人也乱了;删服于外国人更激起了中国人的愤怒,皇权动摇了,一股可怕的quot;民主quot;思潮,洪水般地涌进了中国,造成了一种quot;中国非学西方洋人不能富圈强民quot;的形势。学西方的哪个洋人?国人又是莫衷一事。慈禧没有主张了,结果,她派出去五个大到西方考察。考察什么呢?说是quot;看看人家推行的什么政治quot;。考察政治?这又是一大难题,各国有各国的情况,西方一些国家虽也称作quot;帝国quot;,可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