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府院同床异梦
作了国务院秘书长的徐树铮,多日来生活得十分轻松,他不常到院理事;有时去了,也停不住脚便走出来。为这事,国务院里里外外风言风语:有人说:quot;小扇子是段国务的心腹,该为合肥出一把力,使尽全身解数;怎么就振奋不起来?quot;有人说:quot;小扇子对黄陂有意见,难道对合肥也有意见?不会吧?秘书长就是合肥力争的,他不会不知道。quot;还有人说:quot;徐树铮是怪才,睡着了也不会上别人的当。他做的事,常人看不到。一旦看到了,只会大吃一惊!quot;徐树铮听到这些议论却淡淡一笑,有贴身人问他,他便说:quot;国家大事有总统,黎宋卿不是堂堂正正宣誓就职了么!国务琐事有总理,芝泉也是堂堂正正坐到国务总理位子上去的。再说,还有各部总长,大家各司其职,没有多少事需要我做。quot;有几天,他闷在密室里写字,着实用了一番功夫在临摹《怀素自叙》。他觉得那是一个quot;狂得出奇的帖quot;!他喜欢那个磅礴气势。昨天,他又独自跑了一趟琉璃厂,几乎把所有的书画、玩物摊点、铺店都走遍了,竟购了十几种书籍、碑帖,如《韵石斋笔谈》、《画禅室随笔》、《历代名画记》、《东观余论》等等。鼓鼓囊囊地两纸包,累得他满额汗珠。他并不满足,还是急匆匆行走各摊铺,想再购一本《十七帖》。令他十分扫兴,就是没有找到。不想因此事,还闹了一点点不愉快--
徐树铮是个十分刚愎自用的人,又加上头顶有一个quot;国务院秘书长quot;的大衔,他想办的事办不成。岂不太扫兴了!以致,当他又热又累又渴地坐进一座茶馆、守着一杯香茶的时候。他竟说出了自己的不满心肠:quot;这名噪海内外的琉璃厂,竟然买不到一本《十七帖》,赶快把那些书画商通通赶走算了!quot;
徐树铮无心自言自语。隔座一位老者却有意答讪起来:quot;客官,买不到《十七帖》值得如此动气么?我看,不足惜。quot;
徐树铮转颈一打量。见是一位约莫六十岁的老人,细长身条,赤红面皮。唇边一绺稀疏的短胡,光着脑袋,着一身黑色油绸便装;两只眼睛很大,却流露着高雅神气;面前一壶香茶,独斟独饮。徐树铮想:quot;此人不是平庸之辈!quot;便也答讪着说:quot;敢问老人家,你也是喜好右军书帖的?quot;
quot;不敢说喜好,quot;老人说:quot;听人说说而已。quot;quot;《十七帖》还是很珍贵的。quot;徐树铮说。quot;是的。quot;老人说:quot;右军那本信札,体势雄健,为历代学者之范本。只是,流传各本,都不是真迹。quot;quot;怎见得?!quot;徐树铮感到惊讶。quot;史有记载。宋以后便再无真迹。最珍贵的,也只是宋摹本,即今宫藏书,也是宋摹。quot;quot;先生怎知其详?quot;老者对徐树铮打量一下,淡淡一笑。悠悠慢语:quot;敝亲吴郡缪家,是本朝--不,是前清江南大收藏家,曾收有此帖。后转让给海宁查氏。查氏以珍品贡京,就是目下宫藏这一件。quot;
徐树铮见他谈吐不凡,便诚心相约quot;能否择日到舍下一叙?quot;那老者似乎猜着徐树铮不一般的身份,便说:quot;有事,有事忙;无事人,无事也忙。萍水一遇,已是三生有幸!再说,而今正是国家不国家。民主不民主的时候,不知有没有来日?还是各人忙各人的事吧。quot;说罢。饮尽杯中茶,道声quot;保重quot;,拱拱手便走了出去。
徐树铮不想竟被这样的人无意中嘲弄了,他十分气怒,但 那是在小客厅的南窗下,一方大理石封面的桌子,那个盛棋的紫檀木匣子左右折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