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许世生解说红楼案 贾宝玉对景悼颦儿
(作者按:“塞玉”、“误窃玉”皆见于脂评,参见本书前面的作者按语。关于怡红院中的大穿衣镜,当系西洋舶来品,嵌在门上,并有“西洋机括”,一触即开,在第十七回、二十六回、四十一回、五十六回等处皆有提及。如第四十一回“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一节:“刚从屏后得了一门转去,只见他亲家母也从外面迎了进来。刘姥姥诧异……便心下忽然想起:‘常听大富贵人家有一种穿衣镜,这别是我在镜子里头呢罢。’说毕伸手一摸,再细一看,可不是,四面雕空紫檀板壁将镜子嵌在中间。”另,关于香鼎,可参见同回:“袭人……忙将鼎内贮了三四把百合香,仍用罩子罩上。”)
宝玉黯然道:“难怪那日早上起来,只觉昏昏沉沉,原来竟是媚人……唉,我并无亏欠于她,她为何如此对我呢?”
贾芸忍不住又问:“赵姨娘拿走通灵玉后,玉怎地又会在栊翠庵里出现?到底是谁袭击妙玉并劫去珍奇古玩?难道也是赵姨娘不成?”
众人皆望向许世生,等他解答。许世生轻声喟叹,说道:“其实回想栊翠庵妙玉被劫时的情景便可发现,这乃是显而易见之事,却直至方才我才领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对于近在眼前的事物,人们却常常视而不见啊!当时妙玉对忠顺王府的长史官说,那夜她正在打坐清修,突然遭人袭击,从背后被勒住脖子,之后便失去知觉了。然而发现晕迷的妙玉时,耳房的门闩却是闩好的。很明显,妙玉所说并非真话。”
“那日我曾给二世兄解释过妙玉在封闭的耳房内遇袭之谜。大致说来,妙玉先与某人在耳房内会面,并将珍奇古玩等交与此人,等他走后,妙玉闩上了房门。他出了栊翠庵的山门,却又绕到耳房墙外的窗户旁,由窗口招呼妙玉,妙玉隔着窗户与他搭话。此人趁机抓住妙玉的手腕,取出绳索绑缚住她的双手。不等妙玉张口呼救,这人已把她拽到窗前,用布堵住她的嘴,紧接着又用另一道绳索勒住她的脖子。”
“这些说法确可解释清楚在栊翠庵耳房内见到的情景,然而惟有一节,我当时却料错了。我本以为,妙玉遭此一劫大难未死,乃出于不幸中之万幸,而其实呢,抢走宝物之人有意并不将妙玉置于死地,其意图便在于……”
说到这里,许世生望向宝玉,淡淡道:“意图便在于他日官府审问此案时,妙玉可当场指证,正是世兄骗走了珍奇古玩,又意欲杀人灭口。”
众人皆吃一惊,宝玉喃喃道:“这……这却从何说起?”
“骗走珍奇古玩并袭击妙玉的并非旁人,便是适才刚离去的甄宝玉公子。他来送玉时不是说过么,只盼送回玉来,能弥补些以往的罪孽。那晚,通灵玉已转到了他手里,而正是他来到栊翠庵,先骗走了妙玉的珍奇古玩,想来应是说情势紧急,官府不久即来查抄,先由他带到府外妥善保存。而且,想必甄公子还特意要将那通灵玉留下,暂时作为抵押之物,即便其时妙玉推辞不受,他肯定也执意要留下玉,这足以取信于妙玉了。甄公子与世兄相貌逼肖,妙玉自然分辨不出,她虽一向孤高冷漠,对世兄却信任有加,此时便把那些宝物全部托付。大概妙玉百思不得其解,转眼之间,甄公子为何要隔窗袭击于她。”
“对主谋者来说,这本是极妙的一石二鸟之策。既得到了妙玉的珍奇古玩,更重要的,便是可以嫁祸于世兄。须知正如那忠顺王府长史官所说,妙玉乃罪臣之女,而她所有的那些古玩奇珍中,甚至有御赐宝物在内,洗劫窝藏犯官之女的御赐宝物,这罪名不可谓不重。照主谋者原来打的如意算盘,此案报官之时,既有妙玉的指证,又有在耳房木柜中发现的通灵玉,正是人证物证俱全,难以抵赖。”
“然而让主谋者始料未及的是,妙玉虽险死还生,却仍执意不肯指证二世兄便是袭击她并拿走古玩奇珍的人,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