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孩提时代,邻居有个温柔的阿姨。
说阿姨,其实是以幼儿的观点为基准,她的年龄应该还不到中年。
凭藉模糊的印象来推测,她当时应该只有二十七、八岁,比现在的自己还小个两、三岁呢。
当时前一句阿姨、后一句阿姨地叫着她。
——原来自己也叫人阿姨啊。
叫人老太婆无疑地是一种坏话,但阿姨这个称呼本身仔细想来似乎没什么贬意。
“阿姨”与“阿婆”原本应该指父母的兄弟姐妹及祖父母的词语,不是用来表示年龄的称呼,而是一种表现亲戚关系的言语。
——带着亲密之情。
曾几何时,却变成了一种歧视用语——纯子想。
古代或许曾有过一段幸福时代:个人的年龄、性别与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没有冲突。在这种时代里,这形容性别或年龄的词语足以表达个人特性而不造成任何障碍。但是随着人不断进化,个体的型态细分化与多样化后,这些词语便失去了原有机能。
这些过去累积而成的对各阶层个体的刻板印象今日依然存在,可是实际上的个体与这类印象之间难免有所差异,这些差异便会成歧视的来源。
但是幼儿无法辨识这些差异,这类词语对他们而言并不具有歧视意义。
总而言之,纯子当时毫无恶意地称呼那位女性为阿姨。
纯子并不知道她的本名。
那名女子经常亲切地向她打招呼,给她糖果,唱歌给她听,似乎很喜欢小孩子。
阿姨总是穿着漂亮的衣服。
只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她总是浓妆艳抹,头发用梳子挽起,衣着打扮有些不拘小节,和服的花纹亦过分花俏抢眼——在孩子的眼里或许很漂亮吧——简言之,那名女子像是从事特种行业的小姐。
纯子的双亲都投身教育工作。
父亲有如父系制度的化身,正是为纯子所轻蔑的封建主义者;母亲则像是为了与这种父亲对抗才结婚的勇敢女性。
父亲总是大声怒吼,母亲则总在眉间刻划出深刻皱纹。
冥顽不灵的父亲与神经质的母亲,怒吼与静谧,恰好形成对比。长期以来,纯子以为所谓的父亲就是强加要求的人,母亲就是与之抗衡的人,她对此深信不疑。
不过,纯子并不认为自己成长的家庭环境异常,从来就没这么想过。因为她的家庭双亲健在,在经济层面也很稳定,是个标准的中产家庭。
她并不觉得缺乏亲情的滋润。父母亲或许不善于表达情感,思考也有点偏激,纯子还是充分感受到双亲的慈爱与关照。
只是,她的家庭里没有笑容。
严肃的父亲认定这个无常的世界没有任何乐趣,所以纯子从来就没看过他的脸颊搐动过一下。只在要压迫别人、攻击别人时,他的表情才有所变化。
崇尚高雅的母亲认为笑是一种低级行为,所以纯子也从没看过她的眉毛抖动过一次。只在感到十分苦恼或要威吓别人时,她的表情才有所变化。
所以,纯子也不习惯笑。
那女人——阿姨很喜欢笑。
真的很喜欢笑。
她在树篱围绕的自家庭院里种植了山茶花等多种植物,总是很愉快地照顾它们。明明是稀松平常的光景,但对于当时的纯子来说却很异常。
纯子记得起初以为阿姨疯了。对于不知笑容的孩子而言,在笑的女人看起来就像怪物。所以纯子当时只是楞楞地望着她,阿姨和善地对她微笑,对她开口说……
小妹妹,你是转角的老师家的孩子嘛——
真让人羡慕——
你们家好气派啊——
爸爸妈妈对你一定很照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