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楔子二
    大唐武德六年,河东道霍邑县。

    县衙门在城东,面前是繁华的正街,衙门口坐北朝南,开着八字墙,墙上张贴着各种公告,日晒雨淋,现出斑驳的颜色,风一吹,破烂的纸片从墙上撕裂,被风卷着飘扬远去。

    霍邑是河东重镇,从黄河渡口的蒲州去太原的必经之地,人烟繁华,商旅众多,县城热闹无比。这一日黄昏,就在正街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一名灰袍草鞋的僧人远远走来,他手中持着一只红檀木的木鱼,手里的木槌有节奏地敲击,发出悠远的响声,和这喧嚷的大街很是不搭。

    那和尚到了县衙的八字墙外,看了看台阶上架着的鸣冤鼓,并不去敲,忽然诡异地一笑,手里敲击着木鱼,抬脚走上台阶。

    二堂上,霍邑县令崔珏斜倚在一张红底轧花羊毛毡上,翻看着凭几上搁的卷宗。唐代不曾有后世出现的桌椅,大都是坐在地上,贫民铺有草席,富贵人家则铺有羊毛坐毡,或者以低矮的床榻作为坐具。非但日常生活如此,连衙门里也都一样。

    正在此时,忽然听见仪门外响起嘈杂的声音,木鱼声声,震荡耳边。

    “怎么回事?”崔珏不高兴地道。这位县令二十有八的年龄,相貌儒雅,脸上挂着淡淡的笑。纵使穿着绿色官衣,戴着软脚襥头的官帽,也没那种严肃气概,懒懒散散的,颇有魏晋名士的风度。

    门外有胥吏奔了进来:“启禀大人,衙门外有个僧人闯了进来,非要面见大人。我说大人正在处理公务,稍后通报,他居然大力敲起了木鱼。”

    那胥吏话音未落,木鱼声中,一声佛偈响起:“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为了生死事,乞化度春秋。明府大人,贫僧不远万里而来,特来向大人化个缘法。”

    崔珏笑了:“这和尚有点意思,请来吧。”

    和尚在差役的带领下,一脸平和地走进堂上,也不待招呼,径直在崔珏对面盘膝而坐。

    “大师法号怎生称呼?”崔珏见这和尚粗狂,也不起身,淡淡地问。

    “法号是甚?”和尚一翻眼珠,冷冷道,“只为佛前一点缘,何必名目污人间。”

    “哦?”此时禅宗还没有兴盛,净土宗风靡大唐,打机锋的和尚不多,崔珏一时新鲜起来,含笑问,“和尚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从娘胎里来,到我佛钵盂中去。”和尚道。

    崔珏无奈了:“那么……法师来找下官有什么事?要化什么缘法?”

    “贫僧要化的物事,只有大人才有,因此不远万里而来,只是不晓得大人给不给了。”和尚倨傲地道。

    崔珏哑然而笑:“下官又有什么是别人没有的?”

    “大人这条命!”和尚古怪地笑道,“这颈上头颅,身外皮囊。”

    崔珏脸上变色,跪坐而起,脸色阴沉地盯着和尚:“法师在开玩笑?”

    “这一路上,风霜磨去我三件僧袍,黄土洗掉我九双芒鞋,”和尚缓缓道,“只有我手中木鱼,越磨越光,可以照见我心。是否当真,我自己看得清清楚楚。”

    崔珏神情凝重,见这和尚年有三旬,面皮粗粝微黑,满头满脸都是风霜之色,身上的僧袍补丁摞补丁,早已破得不成样子。脚下的芒鞋更是连鞋底都穿了,脚跟直接踩在了地上。一双大手骨节宽大,茧子粗厚。看来确乎行走万里,不是来跟自己开玩笑的。

    “下官这条命,怎么会引起法师的兴趣?”崔珏心神慢慢稳定,脸上甚至带着笑容。

    “你生于前隋开皇十四年,三岁能诵,七岁能做文章,年方弱冠,就名满三晋,诗词文章更是号称前隋第一,时人称许为‘凤子’,因此你便以凤子为号。不过你命途多舛,平生不得意。及冠之后,尚未来得及施展,就赶上隋炀帝三征高丽,天下动荡,民不聊生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唐泥犁狱简介 >大唐泥犁狱目录 > 楔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