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四章 海水直下万里深
的指头轻轻敲了下他的胸腔,「笔墨成字,纸砚载文。想要解开墨团,自然就得用笔啊。这延川石液的墨海,我猜并非实体,乃是沈括残留的元神所化,所以只能用笔灵来破开。倘若没有笔灵,就算强行闯入里洞,只怕一落下来便会被活活闷死呢。」

    罗中夏「嗯」了一声,试着运起胸中青莲,青莲笔听到召唤,振奋而出。说来也怪,青莲一出胸口,四周的石液墨海立刻朝它涌来,萦绕在笔端久久不散。

    「爷爷说高阳里洞非持笔灵者不得入内,原来就是靠这个办法来筛选。」小榕喃喃道,罗中夏心中疑云更盛。小榕说她自己进不得高阳里洞,可她明明自己有咏絮笔,为何一直要靠着青莲笔来驱赶墨海呢?

    这时小榕又握了握罗中夏的手道:「这片墨海既然是延川石液,那便用沈括的本诗便能解得更快。我念一句,你学一句。」罗中夏点点头。小榕凑到他耳边,启唇轻读,一串银铃般的美妙声音直入耳中:「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这是沈括所写的咏墨诗。当日他巡阅鄜、延二州,发现当地有黑水流出,燃烧后产生的烟灰搜集起来,可以制墨,且墨质远高于松墨,遂召集人手大举制造,并命名为「延川石液」。他对此发明十分得意,自言「此物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并赋诗一首,留于笔谈之中,就是这一首〈延州诗〉。

    此诗就造诣立意而论,不算上乘,只是应景之作,但用于高阳里洞的石液墨海之中,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随着罗中夏口中念出〈延州诗〉,青莲笔在半空开始以舞蹈般的优雅姿态往复书写,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大手握住,在墨海中肆意挥毫。罗中夏的灵魂中寄有怀素禅心,因此太白的青莲笔飞舞起来,隐然有怀素狂草笔势。

    随着〈延州诗〉一句句吟出,青莲笔青光绽放,四下墨海仿佛被笔毫的毫尖吸引,化作阵阵墨涛,被青莲笔牵引着来回旋转。整片墨海流转的速度明显加快,罗中夏和小榕能感觉到墨汁在耳边呼呼流过。

    待得青莲笔蘸饱了石液墨汁,在空中带着十几条墨色绸带纵横飞旋。当最后一个「尘」字从罗中夏口中念出之时,整片墨海已然被青莲笔吸得精光,写成半空中二十八个龙飞凤舞的大字。

    这二十八个大字吸尽了墨海最后一滴石液墨汁,罗中夏和小榕顿觉周身一松,缓缓落下,这才感觉到双足踏到了坚实的地面。一直到这时候,小榕才放开罗中夏的手,让后者多少有些怅然。

    此时周围已不再是一团墨色,晦暗幽明。两人直起身子,仰脖观望,借助着这些毫末微光环顾身边环境,赫然发觉自己竟置身于一尊极其巨大的丹鼎之内,而那些光芒,正是这大鼎泛射出来的。

    这尊丹鼎阔口圆腹,鼎耳的纹饰拧厉而有古风,鼎壁耸峙四周,如崇山峻岭,少说也有几十米之高。鼎炉的质地非石非铜,似是无数细碎金玉镶嵌而成,使得表皮泛起斑斓光彩,颇为炫目。

    罗中夏与小榕此时所在的位置是大鼎底部,俨然如深壑谷底。他们抬头遥望鼎口,看到那二十八个墨字本来在鼎口盘旋,此时没了青莲笔的支持,字墨慢慢融解,重新汇成一片乌黑的墨海,将整尊丹鼎重新盖住——原来这鼎炉是用延川石液来作盖子的。

    退路被墨海遮断,罗中夏并不十分担心,反正只要有青莲笔在,随时可以出去。他借助着丹鼎本身的光芒观察四周,发现这鼎底的面积十分开阔,少说也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底部从四个边缘逐渐朝中间抬上,最终在鼎底的正中间凸起一个盘龙纽的鼎脐。

    而在鼎脐之上,居然还有一位老人,看姿势是端坐在盘龙纽上,一动不动。罗中夏与小榕对视一眼,小榕按住胸口,蹙眉道:「应该是爷爷……」抬腿要向前走去,罗中夏一把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笔灵3·沉忧乱纵横简介 >笔灵3·沉忧乱纵横目录 > 第十四章 海水直下万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