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知制诰草诏就可以了,翰林学士在这时候进去,多半是要有大除拜了——皇帝打算让范纯仁拜相了。但想到范纯仁要进政事堂,吕惠卿心里又变得五味杂陈。
果然,没多久,便见李向安满脸笑容带了诏旨到政事堂要印。接过诏旨,吕惠卿顿时傻了眼——皇帝仿佛是想将他这十年来忘记做的事情一次做完,李向安竟是带了五份诏书过来!连王珪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第一道诏旨,范纯仁拜相,是吕惠卿自己推荐的,想想刚才皇帝召见的人,便知道两府皆不反对,虽然如此一来,吕惠卿在政事堂便又多了一个强大的政敌。但他哑巴吃黄连,亦只得强作笑颜,和王珪一起副署。第二道诏旨,韩维为枢密副使也是传言已久的事情,吕惠卿与他并无直接的利害冲突,倒也不觉意外。但接下来几道任命,却让吕惠卿目瞪口呆。接下来三道旨意,分别是以高遵裕为泸州知州;以太府寺卿李陶为鸿胪寺卿;以开府仪同三司、荆国公王安石为益州路巡边观风使!
吕惠卿只觉得一阵晕眩。
“石越!”他在心里恶狠狠地念出这个名字,眼前一阵模糊,那三份诏令,似乎化成了石越那冷静的面孔,嘴角边带着一丝轻蔑的嘲讽。
千算万算,却没算到石越。
吕惠卿握着笔管的手微微颤抖着。皇帝果然起了疑心——高遵裕为泸州知州,泸州还在西南夷手中,宋军虽然迟早会夺回,但没有不先任命经略使,反先任命泸州知州的道理。重新起用高遵裕,皇帝就是给他一个机会,这个人不会受朝中任何一党的控制,他去益州,是做皇帝的耳目。
太府寺卿李陶,是吕惠卿的同乡、门生、亲信。太府寺是大宋仅次于户部的中央财政机构,在发行交钞后,其地位更是日渐重要。石越在太府寺时便兼任参知政事,韩维亦由此而升任枢副,使得太府寺在诸寺监中,更被视为“要津”。而鸿胪寺“不过”是总管全国番夷部落事务及海外殖民、藩属国事务的机构。名义上虽在太府寺之上,实际却根本无法相提并论。自从石越与韩维去职后,太府寺卿就一直被吕惠卿的亲信占据着。此时忽然将李陶“升为”鸿胪寺卿,让吕惠卿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而最致命的,却是王安石的任命!
高遵裕可以设法收买、交易;李陶的任命,也可以设法阻扰,还可以在新太府寺卿任命上做文章——但王安石为益州路巡边观风使,却几乎在一瞬间,让吕惠卿丧失了斗志!
再怎样算计也没用了。
这样的感觉,弥漫于吕惠卿的心中。
吕惠卿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对于王安石,他实有一种莫名的忌惮。吕惠卿能有今日之地位,全靠着王安石的赏识与擢用;吕惠卿的全部政治资源,依赖的还是王安石这面旗帜……曾经,在王元泽还活着的时候,吕惠卿心里便充满不安,他小心地保留着与王安石交往的一切证据,为的便是以备“万一”。在王元泽死后,王安石罢相,虽然表面上吕惠卿对王安石尊敬有加,但也时刻担心着皇帝会重新起用王安石——因为他知道,只要这样的事情发生,他辛苦经营来的地位,便会在一夜之间拱手送人。他用尽办法巩固自己的地位,努力标榜自己与王安石的区别,却始终无法逃避王安石的阴影。无论他做什么,他都是“新党”,而“新党”,则永远是王安石的党。这种感觉让吕惠卿极不舒服,如非朝堂之上还存在着有司马光、石越这样的劲敌,考虑到王安石有朝一日也许会是极重要极有用的棋子,使得吕惠卿竭力克制自己的冲动,他早就对王安石下手了。风遗尘整理校对。
但这颗预备的棋子,吕惠卿自己都害怕使出来的棋子,却被石越用了。而且是被用来对付自己。吕惠卿知道这肯定是石越搞鬼,这样的手腕,根本不是文彦博、司马光使得出来的。
“阴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