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什么?”
“有人传出话来,说是要查谁家粮食多,粮多就有偷麦子的嫌疑。还有人说要看谁家打的馕多,干粮准备得多就有准备外逃的意思。今天我那老太婆伊塔汗为打馕的事拿不定主意来问我,让我骂了一顿……哎,伊力哈穆江兄弟,看看伊犁人的眼睛吧,他们有点惊了,连见面握手的时候都心不在焉,东张西望。俗话说:‘马惊了,跑一道山梁就能缓过劲来,人惊了,就不知道会跑到哪个天涯海角!’解放这么多年了,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沉默了一会儿,三个人几乎是同声说道:
“这究竟是怎么了?”
三个人担忧地、信赖地望着伊力哈穆。
从一下车,伊力哈穆一再自问和问别人的不正是这个问题吗?他能够回答吗?他怎么回答呢?
但是有一条是清楚的:他不能够不回答。
……上级说过:一九六二年,在我国历史上,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同国内外阶级敌人进行复杂、尖锐、艰苦卓绝的斗争的一年。一九六二年的伊犁,更是充满了恶风险浪,国内和国外,朋友和敌人,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天灾和人为的因素交织在一起,斗争特别激烈,营垒尚未分明。一九六二年,说是苏修在我国新疆伊犁—塔城地区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规模的活动,欺骗和裹胁我边民六万余人外逃。在这段时间有多少各族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贫下中农和正直的公民在思索,在纳闷,在焦急地互相询问:“这到底是怎么了?我们该怎么办?”后人阅读历史的时候,也将不断地提出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得到答案,从中汲取国内和国际阶级斗争的宝贵的经验教训。但是,现在,刚刚下汽车的,只有三十岁的维吾尔族党员、工人—农民伊力哈穆,他当然不可能像史家那样地去充分地汇集资料,周密地进行分析和评价。然而,生活、斗争、族人、战友以及敌人都在催促他作出回答,哪怕是初步的、直感的却必须是正确的回答;而且刻不容缓!
一声尖厉的哨音打破了人们的沉思。“这是预报。再有十分钟大队戒严开始。我们该走了!”
“等等,”伊力哈穆抬起了手,他起身打开了自己的行李包,从最里面拿出一个不太大的镜框,他用袖子擦拭了一下其实并无灰尘的玻璃。“你们请看!”
“毛主席!”众人都站了起来。米琪儿婉扶着巧帕汗也凑了过来,同声欢呼。镜框里镶着的是毛主席和维吾尔族老贫农库尔班吐鲁木握手的照片。
库尔班吐鲁木是于田的一个老农,说是他几次意欲骑毛驴到北京看望毛主席,后来他两次到京并得到毛主席的接见,有一张著名的新闻图片,记录的是毛主席与他握手。
“这是谁?”伊力哈穆指着库尔班吐鲁木问。
“库尔班吐鲁木。”艾拜杜拉回答。
“库尔班吐鲁木,是不是前年到咱们家来过的那个客人?我认识他,我给他做过油塔子吃。他见到了毛主席?”巧帕汗老太太流出了泪水。显然,她认错了人。
不过,这是不需要纠正的,人们谁不以为,那双紧紧握住主席的巨手的双手正是自己所熟悉的、或者干脆就是自己的手呢?“这就是我们大家,”伊力哈穆点着头,微笑着说,“毛主席的手和我们维吾尔农民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毛主席关心着我们,照料着我们。看,主席是多么高兴,笑得是多么慈祥。在极端复杂的情况下,我们的毛主席挑起了马克思、列宁曾经担过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担子。所以,国际国内的阶级敌人,对毛主席又怕又恨。领导说,目前在伊犁发生的事情,说明那些披着马列主义的外衣自称是我们的朋友的人,正在撕下自己的假面具,利用我们内部的一些败类,向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疯狂挑战,向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猖狂进攻。但是,乌鸦的翅膀总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