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九章 余自悦
    一

    镇上另一个有些来历的人,是余自悦。

    余自悦祖上好几代,就在九江城站稳了脚跟。他们在最繁华的西门口立着个门面,叫“浔阳楼”。袭用的那座早已不存的宋朝名楼的牌号,足见其自责。

    余自悦祖籍江西奉新。旧时称“广济挑子(剃头担);扬州堂子(娼妓);奉新厨子”。奉新人在这赣北门户、水陆通行是很为老实巴交的江西老表争脸面的。当时,上下水凡经过九江的人,很少会有人不知道浔阳楼。就是没有进去过,那年深月久生出铜绿的牌匾,也是不会让人忽视的。

    但这浔阳楼却给余家带来了耻辱。

    余家的耻辱日在民国二十五年(他们特别记住了这个年号,而不是照新的说法叫一九三六年)。那天,从庐山的军官训练团了来了几位军官。浔阳楼见的头面人物甚多,来几个有身份的人并不为奇。但庐山军官训练团是蒋委员长亲自当团长,陈诚当的副团长。来的这几位气度也很不凡,这对浔阳楼实在是一次有历史意义的记录。(浔阳楼再显赫,毕竟茅房头上的绣球。小地方的门头再高,也高不过大地方的门槛去。)茶房(跑堂的)因此格外殷勤周到:请座,斟茶,上热洋帕子,呈菜谱,点水不漏。那时候讲究“一堂二菜”,生意的好坏,先不先取决堂上的功夫。不似如今的许多国营店面,服务人员的脸一张张几近盾牌,仿佛自己是施主,顾客是乞食的。

    军官之一先点了“三鲜”。

    “就一样?”

    “上了再说。”

    很快就上菜了。气腾腾冒着,油吱吱响着。

    “就这个?”

    军官们很庄重地坐着。

    “各位长官只管吩咐。”

    茶房躬躬腰。

    “就这个?”

    军官的话很金贵。

    茶房是个极灵泛的人,眼珠子转得飞快。却仍是不解其意。

    立刻就过来了堂头(堂上负责人),一看桌面,立刻就说:

    “就来,就来。”

    很快又次第上了两道“三鲜”:烧三鲜和烩三鲜。由堂头亲自端上来。

    原来“三鲜”有烧、烩、炒之别。上一道炒三鲜,自然不等于就是“三鲜”,白马非马么。

    “就这个?”

    军官们的脸上仍是没有表情。

    “请吩咐吧。”

    堂头脸上堆满馅笑。

    “这就是你们浔阳楼的三鲜?能否指点一二呢?”

    “不敢。这是炒三鲜,用的是生鸡、腰花、鱼片;这是烧三鲜,用的是熟鸡、火腿、海参;这是烩三鲜,用的是鸡丸……”

    “行了。”军官眼睛直盯着堂头,“你们怕是有一点店大欺客吧。”

    军官生得白白净净,清清秀秀,很儒雅,不像个军人,倒像书生。说话的声音不大,但很有分量。

    堂头经的事多,心里很紧张,脸上仍从容:“不会的,不会的。浔阳楼从来童叟无欺。况且是长官们。”

    “那你自己看看,这是什么鱼片?海参又在哪里?”

    正理论着,余自悦老子慌慌张张地从里间跑来,连连拱手:

    “对不起,对不起,各位请海涵。真是太不巧了,恰好店里缺货,鱿鱼、海参不凑手。海参就用鱼肚代了,鱼片本该用鱿鱼的……”

    “那事先为何不说明?”

    “怪我,怪我。我没有向堂上交待。”

    “贵姓?”

    “免贵,姓余。”

    “你就是余老板?”

    “是的。”

    “幸会。”

    “莫客气。”

    余自悦老子小心地应酬着,让几位军官换了一张桌子。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将军镇简介 >将军镇目录 > 第九章 余自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