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张辛欣:诺贝尔,艺术化的幽默作对?
湾销路也极小(一个人的圣经销200册),但是台湾有些小出版社能够给大陆作家印书,这个事实是不是提醒我们,文化在高度商业化的世界里,目前在哪些异地有更多的小生存气候?因为,同样的,高行健的一些戏剧创作是得到法国文化部奖金支持的。好奇的是,高行健这两天在准备的发言稿写作里,会不会感激继续他的创作的文化滋养者?

    而中国文化知识分子会因此内部乱一下?而怎么乱,才不是在骂或捧,而老百姓仍然说看不懂的表面文章上?那会比80年代努力过的情景还不如。

    就在诺贝尔出结果的前几天,大江建三郎到中国访问。这一次大江没有提莫言,只提郑义。他透露给人的感觉是,郑义很有可能获奖,而一个国家不应当把自己的优秀作家放逐门外。他在发言里再三地提郑义的名字,坚决要求翻译把这些内容都翻译出来。结果也都给翻译了。

    离开中国的前一天晚上我到一个女编辑家,她是把大江的版权作品引进中国的人,也是《今天》早年发起人的亡妻,自己是一个极好的散文写手。我进去的时候,迈平才来过电话。她带着震惊告诉我说,她问迈平来着,这次哪个国家的作家会得奖?她想着版权引进的问题。迈平告诉她,这次可能是中国。她猜到郑义。迈平说不一定。只说,“我为老北岛悲哀。不过,你等着看,这次是很有戏看的。”

    我告诉她,他说的是高行健。她不能相信。

    这位女编辑的小桌上摆着和丈夫的旧日照片。我每次去都会默默看上一会。这个当年帮助抄写的女学生,后来,丈夫病了,在长期卧床后终于去了。她一个人带着孩子,总处在被监视,被抄查的恐惧里,她写作着,她作着出版,进了家,放下书包,就趴在稿子前。和照片上那个天真的女人不同,她已经相当老辣,还有反省。下一代诗人在里搜集了一些回忆,包括她的回忆。不像高行健的作品,这书的确被禁止了,只印了6000册,但是,至今仍然在公开出售和盗版中。永远打着6,000册。无以记数的读者在书中寻找微小的回忆,盗版商只看中偷摸的利润。迈平打长途,本只为告诉她,他的床头也放着一本,读着这本书勾起他写自己的文学回忆。而当我们在瑞典街上走着的时候,讨论著高行健和诺贝尔,也和迈平讨论他自己的新小说。他自己还说了一个故事,说当年第一次见到阿城的时候,有一桌人,阿城正在大成名,却说,自己写小说是有榜样的,小说的一个榜样是个“万之”。当场的人都直笑阿城,指着陈迈平。万之是陈迈平的笔名。迈平是大陆现代小说的先驱人物。

    听他讲自己的老故事时,我有一种淡然的伤感。感觉迈平这样讲,有点强行自我提示,自我鼓舞的味道。他还在写小说,是写给儿子们的自己生命的经验,不过,他的新小说失去了早期的先锋性,是非常老实(太过老实!)的方法。

    ──所有游走边缘的,曾经的文学分子和不文学的过来的我们,不知道,此刻的其他人,是不是像我一样,在表面的自我鼓舞下,在温和的质疑里,呼唤着遥远的,过去的,一切的自我修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高行健相关文章简介 >高行健相关文章目录 > 张辛欣:诺贝尔,艺术化的幽默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