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电影元素(1)
念奖杯时,竟然无人认识他;最可怜的是那位制片人,当他被旅店老板赶出来时,他的眼神里流露出的是对命运不解的疑问,疲倦而又无奈,当够了小丑后,他累了。有目击者证明,他当时望着天,叹了口气,就倒下了,并且再也没有起来,他的衣服被扔到大街上,穷人都不屑要,只有几个小孩拿它当球踢,他死时身无分文。卓别林、格里菲斯、壁克馥和范朋克是当时的“四大巨头”,他们曾一起成立联美电影公司,有声时代来临后,一切都变了,格里菲斯因思想陈旧,带有种族歧视,拍史诗片又耗资太大,所以已没有制片公司愿意投拍他的电影;范朋克是专门演侠客的,像佐罗、罗宾汉、达达尼昂,可现在他年纪大了,加上与壁克馥的离婚,非常苦恼,所以借酒消愁,郁郁而终。专门演纯情少女的壁克馥,在有声片来了之后,因为口音问题,再加上岁数不小,所以就离开影坛,默默无闻,于1976年去世,享年86岁。每当我想起这段历史,总是非常伤心,最先创造新事物的人都是最伟大的人,可他们常常是最惨的,他们到底怎么了?怎么会这样?好莱坞真的是喜新厌旧。在最新一次的100位对世界电影史贡献最大的巨人排行榜里,卓别林排名第3,壁克馥排名第4名,格里菲斯排名第7,而可怜的“动作明星”范朋克却仍未上榜。卓别林当时自然也受到很大冲击,更糟糕的是,他是“反对有声派”里的领头人物,他的主要观点是电影要靠演员的神态与动作,而流浪汉突然说话,那后果不堪设想!他紧接着又开拍一部新的默片《城市之光》,为此,他做了大量的工作,头发一夜之间全白了!中途还换了许多主要演员,拍摄的胶卷达到27个小时,他生怕观众看不懂电影的意思,所以一再地改。首映前一个星期,卓别林晚上睡不着觉,很烦躁地来回乱走,眼睛到后来又红又肿,布满血丝。首映前,先是一个小的内部试映会,卓别林和爱因斯坦前去参加观看,观看过程中,爱因斯坦感动得流下泪水,卓别林也激动地哭了。最要命的还是观众的反映,当时,卓别林一直躲在旅馆里不敢出来,为了把这部电影拍好,他已付出太多了。值得注意的是,卓别林还在电影里插入了两段模糊不清的有声地方,一个是刚开头,揭幕仪式上,一个胖子流利的“鸟语”演讲,还有就是卓别林把口哨吞进肚子里去,因为打嗝所以总是发出怪怪的口哨声。当卓别林得知自己的影片受到巨大欢迎,买票者为买票排队到了街上时,卓别林倒在地板上痛哭不止。在下一部票房失败的默片里,卓别林让工厂老板的说话声变成有声。卓别林毕竟还是抵不住舆论的批评和观众看不懂的抱怨,他的第一部有声片———永载史册的《大独裁者》问世了,这部电影的搞笑之处主要还是在动作表演上。卓别林又创造了一个奇迹:结尾处宣扬和平美好的伟大演讲,其精彩程度完全超过《巴顿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