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幅画像想起的事
从一幅画像想起的事
见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蒋光慈选集,书前附有一幅铅笔速写像,没
有注明这幅画像是谁画的,但我一看就知道这是光慈的爱人吴似鸿画的,因
为这幅用铅笔画的速写像的原稿,至今还在我这里。
这幅画像原先是发表在《拓荒者》月刊上的,这是蒋光慈主编的以当时
太阳社诸人为中心的一个文艺刊物。我当时正在出版这个刊物的书局里做
事,原稿和图片的排印制版都是我经手的,我一向就有收藏图片癖,因此这
幅画像就由我保存了下来。在这几十年中,经历了多次战争和人事变迁,旧
有的书籍图物能够幸存下来的极少,但是不知怎样,这幅画像夹在一包杂物
里,竟被我从上海带到了香港,一直保存到今天。
吴似鸿女士给光慈画这幅速写像时,已经同他同居了。这是画在一张象
三十二开书本那样大小的铅笔画纸上的,是用六 B 铅笔画的,签名的颜色很
淡,因此经过制版后便辨不出是谁画的了。这幅画像画得不能算好,但是认
识蒋光慈的人,一看还认得出来这是他的画像。在当时的环境里,多数作家
过的都是受迫害的不自由生活,很少有被人拍照的事,尤其象光慈这样留俄
回来的作家,所过的始终是一种半地下式的生活,随时有被“包打听”①光
顾的危险。所以能有这样一幅画像流传下来,给今日的文艺青年依稀认识一
下他的面目,实在是很难得的事。
光慈最初写的两部小说《少年飘泊者》和《鸭绿江上》,今日的文艺青
年,大约从新文学史上还知道这两部书的书名,但是读过这两本书的,怕一
定很少了。不过当时却是极为畅销的为文艺青年爱读的两部小说,仅是这两
个书名已经能令人向往了。在当时的环境里,凡是爱好文艺的青年,大都是
不肯向反动势力和封建家庭低头的,因此谁不以“少年飘泊者”自居?至少
在精神上是如此。这两本书的字数并不多,薄薄的两册,大红书面纸的封面,
书名是用方体大号铅字横排的,出版者就是当时出版《新青年》、《独秀文
存》和胡适标点本、《水浒》的亚东图书馆。这家书店当时就靠
了这一批畅销书赚了不少钱。
那时的蒋光慈还叫“蒋光赤”(光慈的名字是后来改的。有一时期,在
当时国民党的党老爷和图书审查老爷的眼中,不要说是蒋光赤的作品的内
容,仅是这个名字,就不能通过,什么书都查禁,所以后来由书局经过他的
同意,将赤字改为慈字,如《丽莎的哀怨》便是用蒋光慈的名字出的,但这
遮眼法起初还行,后来也照样的要禁查了。许多青年往往为了身边有一本《少
年飘泊者》就被捕,送了性命),他的这两本小说,显然是在未回国以前就
写好的,因为我在一九二六年左右第一次见到他时,早已读过他的作品了。
我至今还清晰记得那情形:我那时正住在上海南市阜民里的全平家里,这里
正是创造社出版部的筹备处,在一个大雪的冬天晚上,有人来敲门,我去开
门,门外是一个不相识的毡帽戴得很低,用一条灰黑色围巾围住下巴的男子,
年纪大约比我们大了十多岁。经他自我介绍,我们才知道他就是蒋光赤,有
名的《少年飘泊者》的作者。他这时刚从苏联回来不久,说话带点安徽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