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害怕
喊他,想跟他说:“嘿,快下来!哪儿来的这玩艺儿呀?你快下来让我也玩玩儿……”但是你走近他,走近他于是发现他两条塌瘪的裤筒随风飘动,那时你才会慢慢想到发生了什么。尤其是,如果你见过他赤裸的双腿——曾经那么健壮如今却在枯萎,尤其是如果你见过他赤裸的下半身——那年轻的花朵却忽然要凋谢,那时命运才显露真相。那时渐渐有了背景,他的车轮下有了土地,头顶上有了蓝天,周围野草荒藤蓊蓊郁郁,风声响过老树林,C坐在轮椅上双腿将永远不能再动一动……毫无凝问,这不是游戏……转动轮椅,用手来转动它,独自在那座冷僻荒疏几近被人遗忘的古园里走,那就是C,毫无疑问那就是他今后的路途,他不再是别人,别人仅仅是别人……无比真实,不可否认也无以抗拒这就是你今后的路途,C--你的路途……你只是你,只是自己,只是“我”,像F医生所说的那样:欲望不会死,而欲望的名字永远叫作“我”,这欲望如果不愧是欲望就还会失恋的,这失恋的痛苦就只有“我”知道……
随后爱情也来了。
有一天,一个年轻的姑娘也走进那古园,她就是X。X走进古园,走近C,走近C残疾的躯体并走进他渴望着爱情的心魂。那时,全部背景才轰然完整,熙熙攘攘远远近近无边无际,有了山和海一样的房屋与人群。在我的印象中,在一个残疾人的形象里,才重新有了生命,有了时间。
爱情来了。但是恋人还要离开。
那依然不是权力可及的领域。
R终其一生也未必真能懂得:权利之域,权力鞭长莫及。
163
C那时也不懂得:权利之域,并不像传说得那样美妙。二十几岁,是倾向于美妙传说的年龄。母亲也加入传说者的行列:“别总这么憋在屋里,摇着你的轮椅像你没病时那样到处去跑跑吧,你没有什么过错,没理由觉得羞耻,只要你相信你和别人是一样的,别人也就会把你同等看待。”传说也许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出在,二十几岁,会把这传说听成一切。
人的本性倾向福音。
但人根本的处境是苦难,或者是残疾。
C第一次去找X,我看见在那个夜晚,光阴仿佛退回到多年以前:但不是诗人L的仲夏傍晚,而更像是画家Z的冬夜。
一排白杨树,小路的尽端堵死看,电线杆上吊着一盏摇摇欲坠的路灯,C又像是走进了F医生的当年。这都无关紧要。
C在那排白杨树下喊X。楼梯很高,不能上去找她。C请一个小男孩儿帮他进去找,小男孩儿快乐地如负圣命。C仰望高处的窗窗灯火,计算着哪个阳台上应该立刻出现X,出现她惊喜的喊声(就像童年时代的那个小姑娘):“嘿!你怎么来了?我真没想到会是你。你等一会儿我马上下来!”很久,那阳台上果然出现几个人影,晃动,俯望,没有声音或者那样子必会伴有低语,然后消失。一会儿,那个小男孩儿跑出来说:“她们家人说她不在家。”C再仰头去望那个阳台,灯灭了,但阳台上肯定有人在那儿朝C这边看。灯灭了是什么意思?他们要看看C,但不愿意C看见他们。
回家的路并入Z的冬夜,混淆进九岁的迷茫。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并不止一个九岁吧,他不断从现实走进传说、从传说走进现实,每一次迷茫都不比九岁时更轻松。我听见C的呼吸又像是小巷中穿旋的风了。
在那风里,C一个人摇着轮椅走。走走停停,回头张望,传说和现实似乎都还不确定。
穿过一条条小街走过一盏盏街灯,C停住轮椅,点一支烟。烟缕飘摇。这时幽暗的小街深处忽然响过来一阵脚步,和一个声音:
“嘿,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
抬头:是X。
竟是她,C还是立刻觉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