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西北之前——代前言
松地弃我而去,到书摊上寻找消遣以后,我便牢牢地认定了我真正的读者,不会背叛的读者——哲合忍耶。
一想到这部书将有几十万人爱惜和保护,我的心里便充满了幸福。这才是原初的、作家的幸福。为了夺取它,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任何苦楚都是可以忍受的。
我举了意。
大西北,尤其是哲合忍耶回民热烈地欢迎了我。三四部一直为他们秘藏的、用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写下的内部著作,为我译成了汉文。悄无声息的大规模调查开始了,近一百六十份家史和宗教资料送到了我手里。一切秘密向我洞开,无数村庄等着我去居住。清真寺里的学生(满拉)争当我的秘书,撇下年轻的妻子陪着我寻觅古迹。困难时,尤其是当我退职成为一支笔以后,德高望重、八方闻名的大阿訇(礼拜寺教长)们破天荒地用汉文写信,给我寄来安慰鼓励。我又一次出名——这一次是任何名人都不可能想象、而我却竭力追逐的出名;从西海固到青铜峡,从甘肃到新疆,山区川地里的农民们半准不准地传说着我的故事,我尝到了从未有过的快活、自豪和幸福。
没有比这更值得献身的事了。我的心中只有这一片光明。我的抉择,我的极致,我的限界,都仅仅在这一件事情之中。一九八九年秋,我宁静下来,开始了我的人生尔麦里。
尔麦里,回民们一般指某种宗教功课,指的是“干”。哲合忍耶回民为着一项虔诚的尔麦里,哪怕是用于圣餐的一只鸡,也要拴上用净水净食喂一个月。二百年里他们常常把上阵牺牲和尔麦里合在一起。这个概念比起一般日常的宗教生活(礼拜、诵经等),往往有着更沉重的份量。我提起笔,从未感到笔竟能如此沉重。
形式,我个人作为一支笔的形式,已经决定了我这部作品的形式。
一种人心的追求造成了一种凛然的人道精神。这种可以活在穷乡僻壤可以一贫如洗、却坚持一个心灵世界的人道精神,造成了一种如一片岩石森林般的人民。这种人民簇拥着他们的领袖即圣徒,称作“穆勒什德”。几十万民众把自己的故事,划分在一代一代穆勒什德的光阴里。因此——我以他们的形式为自己的形式,把此书划为七代;每一代故事都使用哲合忍耶内部秘密钞本作家的体例,称之为“门”,而不称为章或部。
一共七门,勾勒哲合忍耶回民的一半故事。当代和未来的故事,也许我没有力量续完了。我的这部人生之作还有一个举意,那就是呼唤,我呼唤着四十万哲合忍耶人民的子弟和年轻的一代。我的心血已经将要枯竭,我的旗帜已经褪色破碎。我只能刻出这片岩石森林的一个模糊的轮廓。以后的事情要靠你们了,弟弟们。
还有你们——我并没有忘记你们,我的汉族、蒙古族、以及一切我的无形的追随者们。我没有在任何一个瞬间忘记你们。我用汉文写作,我落草于北京,我远离我的哲合忍耶——也许直接援助我的正是你们。
你们不能够因为看见我走进了那片黄尘弥漫的沙沟,就以为我舍弃了你们。
不,不应该认为我描写的只是宗教。我一直描写的都只是你们一直追求的理想。是的,就是理想、希望、追求——这些被世界冷落而被我们热爱的东西。我还将正式描写我终于找到的人道主义;你们会在读完后发现,这种人道主义要远比中国那些知识阶级廉价拍卖的货真价实。
我借大西北一抹黄色,我靠着大西北一块黄土。我讲述着一种回族的和各种异族的故事。但是,人们,我更关心你们,我渴望与你们一块寻找人道。
我终于描写自己的母族了。
但是你们应当作证,这里毫无狭隘。
这里含有人、做人、人的境遇、人的心灵世界和包围人的社会、人性和人道。这里有一片会使你感动的、人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