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一章 成都至察木多
见山头群牛攒动,皆争先恐后,戢戢归来,勿烦驱策。藏民即就平地之桩,系长绳,排列为若干行。长绳中系无数短绳,拴于牛蹄。牛倚绳,或立或卧,秩然不乱。 犹忆一日中夜起溲,弥望白雪,不见一牛,大异之。询之卫兵,始知牛卧雪中,雪罩牛身,望之似无数雪,稳约坪中。非转侧雪落,不知其为牛也。

    甘孜,曾科,麦削(宿),岗拖一带,嶂峦横亘,冰雪满山。每从山腹过,山水泻冰,宽恒至十数丈,人马通过,须先凿道敷土,方免倾锫。谷底溪流,亦凝结成冰,牛马数千,踏冰过,冰破碎声闻数里。时已暮秋,天气日加寒冷,大雪纷降,朔风怒号人马牲畜,灿若银装,余有句云:quot;冰敲马蹄铃声细,雪压枪头剑气寒。quot;亦纪实也。

    自麦削以西,河深流急,无舟揖,无津梁,故军队渡河,皆用皮船。船以野藤为干,以牛革为衣,其形椭圆,如半瓜;其行轻捷,似飞燕;凌波一叶,宛转洪涛,浪起 如登山邱,浪落如堕深谷。临岸遥观,若将倾覆焉。乃方沉于浪底,涌现于涛头,严如飓风时际,立黄鹤楼看轻舟冲浪,同一怵目惊心也。幸河幅不宽,波澜甚小, 舟子一人,摆双浆,坐后梢,顺水势,乘浪隙,斜行疾驶,瞬息即登。皮船大者,载重四百斤,小者载二百余斤。小船以一革制成,大船则用二革,其结缝处时时以 酥油涂之,以防浸漏。军队渡河时,先渡辎重,再渡官兵。船小而少,每渡一河,须延数日。计余一营人,渡河已费三日之久。沿途河流甚多,故行军稽延甚久也。 惟藏地牛马皆能泅水,每渡河时,先纵一牛过河,系于彼岸,然后纵马牛人水,不待驱策,皆攒望彼岸之牛而群集焉。

    余渡岗拖河时,宿江干数日,见山中贝母鸡数十成群,飞行地上;闻其味极佳,因约同人携枪入山击之,日必获数头。就江干去皮骨,取肉切为小块,拌胡豆酱炒食之,味鲜美,远非家禽所及也。

    藏地行军,不苦于行路难,而苦于起床太早。盖自甘孜而后,沿途居民渐少,赵尔丰所定程途,又恒远至百二十里以上,非竟日趱行,即无宿站。无宿站,即无藏官预 备燃料,不能炊缨也,故起床不能不早,且行军均自带帐幕,到处架设,出发撤卸。藏地几于无日无雪,一入夜半,雪满帐幕,次晨早起,须先撤帐去雪以火烘之, 方能驼载,最苦者,天犹未明,帐幕已撤,雪风削面,鹄立旷野中,以候烘帐幕,上驼牛,约须一小时半之久,手足僵冻,战栗呻吟,其痛苦诚非语言所能形容也。 行五十余日,始至昌都。

    [校注十] 按通常行程,北道按站行,十七日可至昌都。只甘孜渡雅珑江,岗拖渡金沙江,两次须以皮船,以各耽延三日计,亦仅二十三四日耳。再以炉霍、甘孜等处勾留一二日估计,三十日必能到达。此云五十余日,或是因故稽延,或是误记。

    此行路线,系自甘孜大金寺进打火沟,至甑科(属白玉县,原书作曾科),经麦学(属德格县原作麦削)、八邦寺至岗拖河。来由雀儿山大道,缘赵尔丰尚在德格虑支差难也。岗拖至昌都,则循同普大路。此路自卡工以西、直至昌都皆无农地,需野宿三日。

    原书无记载。缘自卡工以西,皆牧场,由纳夺土司支差,一直送至昌都。故既无留滞,亦无风物勾留。达赖所调阻路藏军,皆在南路。故钟颖军能直抵昌都无阻。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艽野尘梦简介 >艽野尘梦目录 > 第一章 成都至察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