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八卷 第六十八章
何,山湖配比如何,最有特色的是连接湖中小岛的十七孔桥,还有万寿山前平地而起的佛香阁,佛香阁背靠万寿山,面对昆明湖,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背山面水”的风水概念。沈昊议论起这些,自然是豪性大发,沈夏在兴致勃勃的同时,很乖觉地保持着谦虚。沈丽在这片谈论中有一下没一下地划着桨,更加随意地浏览起春天的尾巴来。

    阳光像白金箔一样一大片一大片从空中落下来,湖水上蒸腾着袅袅的气息,阳光抖抖地融化到水中。湖上划船的人不少,上百条船像小玩具似的摆在宽大的湖面上。往西望去,西山贴着天边泛出青色,有一种模模糊糊的瞌睡状。湖水向来给人以“窝”的感觉,当四面有绿树及堤岸环抱时,这种感觉就更加实在。由着船慢慢荡过去,就有了如醉如痴的舒适感,《清明上河图》浮现出来,、《水浒》、《三言二拍》里描绘的市井生活也一幅一幅出现了,“暖风吹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当汴州”,才子佳人的故事流烟一般掠过,恍惚中各种酒楼花巷也浮现在眼前。不知为什么,一首唐诗跳到眼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真有一股让人发酥的生活气息。

    这样懒洋洋地想着,随便地荡着桨,发酥的感觉便像一盆热水晃荡地融化着她,她也用这种暖洋洋的目光看着坐在对面船尾的父母。父亲额头发亮,眼睛炯炯有光,和沈夏说话时,可以看到他年轻时的志向,几十年的沧桑。母亲胖胖地坐在那里,多少有些惬意地、心满意足地看着周围的一切,既听着父亲与沈夏的讨论,也看着湖面上游来荡去的小船,偶尔还手搭凉棚往远处眺眺,目光中有种度尽人生沧桑的朦胧感。母亲的目光也常常瞟一瞟沈丽,似乎若有所思。

    船贴近了湖心的小岛,小岛叫“龙王岛”,上面有龙王庙。父亲豪性大发,一定要登到岛上看一看,以往似乎也从陆地上走桥去过,今天却要弃舟登岸,自是另一番滋味。沈夏非常豪迈地说道:“你们上去看一看,转一转,我在船上守着。”说话间,沈夏就把船贴到了岸边。小岛用石头砌着直上直下的边岸,一道白石台阶从岛上斜伸到水中,这自然是登岛的极好码头。沈夏将船划得贴了岸,自己先迈到石台阶上,俯身抓住船舷,让船贴紧石岸,接着便手拉手先将沈丽拉上岸。又把船往前移了移,将船尾处的船舷更妥贴地贴紧白石台阶,一手拉住船,一手十分稳当地扶住杜蓉上岸,又更有力地伸出手臂,搀扶着沈昊上了岸,最后,他跳回到船上,对沈丽说:“我在这儿等着,你们转够了,还回到这儿来上船。”

    沈丽搀扶着父亲慢慢上着一级级台阶,将绿树葱茏、怪石叠嶂的小岛大概转了一圈。

    台阶上上下下、曲曲折折,所谓龙王庙,就是一座说不上来的挺别致的庭院建筑,在络绎不绝的游人中,沈丽只顾搀着父亲走稳步子,听着父亲对这里的建筑品头论足。阳光还像白色金箔一样,一大片一大片从空中落下来,破碎在树木及房屋堆积成的狭小空间中。这里的房屋都是青灰色的砖,白色的石头,漆红的木头,在里边转了一番,颇像游览了一次中的大观园。当他们浑身汗热地沿着白石台阶一步步向泊船的地方走下来时,沈夏早在在那里翘首等待着,这时从船上站起,一步跨到白石台阶上,一脚踏船一脚踏岸,将船夹紧靠岸,一手扶住白石栏杆,腾出另一只手招呼一家三口人上船。沈夏这时显出了高大,也显出了臂膀的有力,他先将沈昊夫妇很妥贴地搀扶上船,又扶着沈丽上了船,这一瞬间,沈丽体会到了很好的感觉,沈夏搀挽她的手臂绷紧着肌肉,真有一种很可靠的意思。随后,沈夏自己也迈到了船上,船左右晃荡起来,沈夏又蹲下身,两手扶着船舷将船稳住,小心翼翼地调整着他和沈丽的座位,重新恢复来时的格局:沈丽划左桨,他划右桨,将船荡开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芙蓉国(下)简介 >芙蓉国(下)目录 > 第八卷 第六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