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外加一副钢筋铁骨。
好在还有周日,有限的外出名额还可以让幸运儿们出去透透气。那时节流行一个很著名的节目,就是请到假的男生会不自觉地在校门口集中,而后同乘一辆公共汽车,集体到江城那座著名的艺术院校走走逛逛。在明媚的阳光下,十来个20出头的精壮小伙儿站成一列横队,以一个气势磅礴的横切面出现在艺校里,隆重展示着我威武之师的傲人风采。那精气神儿,怎“生猛海鲜”四字了得啊。
那时节大学里很流行搞联谊。在男生们的强烈呼吁下,由班主任老安牵头,我们区队就和江大的哲学班联系上了并准备开展友谊往来。在介绍那场空前绝后的联谊活动之前,我觉得有必要给你先介绍一下我们的班主任老安。
班主任老安其实并不老,也就是三十七八正当年。但从入学的第一天起,班上的同学就开始在背后喊他老安了。老安年轻的时候一定很英俊,所以临近中年的老安依旧唇红齿白,疏眉朗目,外形上和里美男子唐僧绝对有得一拼。江浙男人外表和行事都不像北方男人那么糙,老起来似乎也要慢上半拍。
老安不仅人长得像唐僧,行事和做派上也颇有唐僧的风范。才当我们班主任的时候,他可能还没有习惯带女学员,和我们女生总是一字一顿有一说一,并且目光永远光明磊落地直视前方,仿佛唐僧入了女儿国一般坐怀不乱。再有就是他传达事情的时候话总是说得很漫长很制式,难免有点小啰嗦,让人不由想起唐僧对着悟空念紧箍咒的时刻。
军校的班主任当得苦,有家不能回,每日里与学员们同吃同住以学员队为家。学员兵不好带,有思想讲个性,一个命令下达前得先讲清楚若干个为什么。老安早年是以特招的文艺兵入伍,后来在大山里当过很长一段的测绘兵,再后来上军校,军校毕业被分派做了教员,而今又做了军校的班主任。
因有教书的底子,老安爱看书,区队的队部也是老安的宿舍里,高高的三组铁皮柜里大半是老安的私人藏书。学员们没事就跑了借书,说是借,基本是看哪本顺眼就给顺走了。老安起初有点气恼,专门在铁皮柜上贴了张纸条,上书——私人藏书,请勿借阅。后来书们眼看被取走了大半完全没了章法,老安把柜子上的纸条取下,又换了一张——私人藏书,借阅登记。倒是有几个自觉的主动登记了,可时间一长,也就总是那几个老实人登记,书们还是照样经常不在位。老安索性贴上了最后一张纸条——流动图书馆,借阅凭自觉。学员们眼见老安如此惜书,于是推选了张雪飞做图书管理员,挨个宿舍进行了一次大搜索,才算把书们大体集合起来,从此开始了正规化的流动。
老安不常回家,有时周末的晚上安夫人就会带着儿子小安到学员队坐坐,给老安送送换洗衣服什么的。安夫人一出现,不用谁招呼,不少男生就会自动涌到队部来。安夫人可不是电影里经常看见的的那类传统军嫂——满面贤良,一脸春风,眼珠只随了老公转。安夫人可不是。她是老安当兵时的战友,舞蹈队的,跳得是独舞和领舞,是部队文工团的顶梁柱,也算一枝独秀。安夫人后来转了业,去了江城的一家文化单位工作。安夫人是扬州人,生就舞蹈演员的标准身型,溜肩长脖,面容姣好,脑后挽髻,韵致颇佳。看上去她也就二十七八,要不是身边立着个白面红唇的小公子小安,真让人难以相信她是个十岁孩子的母亲。
男生们围了安夫人痴痴地望,人家一家子团聚时刻却是有话难讲。于是每回都是安夫人起身离开队部,老安送夫人出来,儿子在前面走走停停,两口子在后面绕了军校的操场散步。一般也就走上两圈,时间长了还不行,熄灯号一响老安还要到男生宿舍挨个查铺。每到这时男生们都会拥到盥洗室,推开了窗户往操场上望。或明或暗的夜色下,安夫人挽起老安的胳臂,俪影双双缓步而行。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