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赵广超:学问是一种手工艺
价值若建基于退休人士,那就糟糕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太大,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与知识根底,又的确是很难去欣赏的。

    梁:所以你的书是要做给年轻人看?

    赵:我希望可以将读者群推前一点,若25至30岁的读者有兴趣,他们在未来还可以发挥、钻研。

    梁:我觉得你这个做法并不单单是考虑读者的年纪。我刚才看你描画,你说过你是透过描画,才学到更多平日在书里头文字概念表达不了的东西,所以你并不只是要将它流行化,或是要让年轻人更易于阅读,而且是自己做研究的方式。

    赵:对,例如我在描摹《清明上河图》的时候,画到某一个部分,我会怀疑那并非原作者张择端的手笔,因为他原来的落笔非常严谨有力。关于这一点,我要再仔细研究才能说得清楚。不过透过描画,却让我感觉到某些细节笔路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甚至让我觉得难受,因为很明显看得出来,这并非原作者那个级数的人所画。这些东西平日我们看画时都不容易看到,只有动手才感受得到。还有,当我描摹的时候,遇上一些场景,我会想若换了是我,我会如何处理。我跟学生上课,我会跟他们说,要先收起一个流行的概念,那就是原创,现在所有人都谈原创,但在第一流的画家来说,创其实可以叫做「失禁」,你说你的水墨是原创,但在中国的艺术领域当中,只不过是二流罢了。先别怕重复抄写,它也可以是种创作,我自己就常常利用重复的方法来改变一些老东西的意义。重复并非灾难,无目的重复才是不好。例如看手表这个动作,某人跟你说话的时候突然低头看表。第一次你会觉得这个人很有时间观念,第二次你会想他是否赶时间,再看的时候你会怀疑他是否不耐烦,第四次看你会以为他很讨厌你……当你不断重复同一个动作,动作本身的意义就会随之改变。缓慢的重复其实是很基础的东西,例如一个玩音乐的人,如果他说他在思考DO如何变成RE,我想他很有可能成为大师。

    梁:你是否一个很注重细节的人?

    赵:做这些功夫的时候可以说是,但我平日的生活却是乱来的。

    梁:在你读书做研究的年代,就已经这么讲究了吗?

    赵:最初我在法国是学画画的,我会自己钉画框、制画布,将朋友从波兰带来的天然麻布制成画布,那时候我用很多白色,会特地选上不同的白。经验多了,就会发现有很多白色其实不是真的白色。还有纸,每张纸我都会小心触摸,感觉它底面不同的质感。我曾经意外地参加了一个工作坊,遇上一位教授,我每个星期见他一次,他教我自己磨制工具刀,还教我切割 45度角,那是很困难的。他教我如何开刀,如何落刀割木材,之后自己用砂纸打磨木条,这样你就会发现自己画跟计算机画的分别。最后一层又一层的涂上白色,再用这些白木条造成的框裱画……真的很美。若要谈中国的器物文化,中国人以前在手工方面的钻研很精深,那位教授启发的情调,可能在古时候才找得到。

    梁:这样的苦功夫,我不知道该怎样称呼它,细心还是耐性?我们通常会觉得它是人的一种素质。你是一向都有这种素质,还是到法国读书之后才慢慢发掘出来的?

    赵:其实我也试过只用了一个月时间画100公尺的画,很赶很急的也有。小时候会觉得两种方法都很有趣,长大以后却渐渐觉得文化是精炼的,不可能凭冲动而来,它是一种智性的东西。就以皮包手袋来说,许多第一线的名牌我相信并非浪得虚名,它们在各方面都是一流的,最好的车工,最好的材料,全部都在细节处做到最好,比别的牌子完善得多。

    梁:你读书一定做了很多笔记,从小到大都是这样?

    赵:是,我以前还写过一本关于希腊艺术的笔记,从爱琴海开始说起。我照着一个古希腊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访问:十五个有想法的书人简介 >访问:十五个有想法的书人目录 > 赵广超:学问是一种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