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荣念曾:还有很多事情要想,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多问题,自此我就一直很关心教育的事了。再后来我就去哥伦比亚大学读都市规划和设计。

    【建筑改善关系】

    梁:那可是最火红的年代呀,你还分别去过柏克莱和纽约这两个学运重镇。

    荣:是的,那时既有反越战运动、民权运动,也有争取言论自由的活动,于是我就不上课啦,整天跟同学讨论教育的意义,又研究建筑和公民权利的关系。我们讨论过advocacy(倡导)的意义,认为一个讲倡导的作家或政治家,就是要令人人都写作或者从政;那么讲倡导的建筑师,就是要人人明白建筑的意义,以及与空间互动的关系了。另一个热门的话题是社会建筑学,例如楼梯的直或者弯如何影响人际关系,灯光的橙或白会否改变人的心情,又或者走廊该如何设计才能鼓励人们闲谈。这就是将行为科学放在建筑学的范围中,包括选座位也是一个学问,我们当时研究过,说去唐人街的餐厅,就要坐最靠里边的桌子,一有人进来(开枪)也能及时走避。

    为美国华人出力

    梁:当时是想改变世界吗?

    荣:我想是的。你也知道当时的中国留学生还有自己的保钓运动,我有不少朋友都是那时认识的。但我对民族主义总有距离感,只要有东西稍为挑起我的情绪我就会很惊惕;我不会喊口号,我只关心如何解决问题。七十年代我们在纽约讲完保钓之后,有人继续搞学运,有些人选择回中国贡献,我就选择进入小区,为当地的华人乃至于亚洲人争取权利。当时美国的亚洲人,地位比黑人更低,而且居住地区分散、阶层又分化,我申请了一笔研究资助,做第一个advocacyproject(倡议计划)。当时批钱的人都很惊讶,他们想象不到有人会做这种题目,那时的minority(小众)就是AfricanAmerican(非裔美籍),AsianAmerican(亚裔美籍)的观念仍未成型。我拉拢了七个研究生,当中有研究人类学、都市规划和教育学的,我们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再请了能操中、英文的五十个女生、廿个男生,请他们先去田野考察各地华人的情况,每天再回来汇报,让我们整理分析。我们发现有些华人,竟然几十年来未跟邻居交涉过,我们的女孩子跑去敲门一些老太太也不敢应门,如今他们肯开门,算是第一步了。这是美国东部第一个大型的美国亚洲人研究,后来华盛顿政府再请我将研究地区扩大到全美国。后来我们在唐人街一个地窖成立了资源中心,储存这些研究数据。也有人主动做义工,在当

    地提供社会服务,教当地的亚洲人讲英文,又急着帮那些阿公阿婆做口述历史,记录唐人街的故事。还有些亚洲青年来做文艺表演,为他们提供娱乐。现在在中央政策组的李明堃也曾是我们聘来的研究员。后来我又想出一份以唐人街为主角的杂志叫「Bridge」(桥梁),就是希望将这群小众与外界社会联结起来。于是我们就翻阅报章的作者名单,每逢见到亚洲人的名字就打去求助,第一个找的是《纽约时报》的秦家聪,后来在《华尔街日报》也找了一个。我们一共出版了四十期,后来这份杂志成了美籍亚裔研究的重要文献,听说很多人要找,但我手上也没有了。

    【不断反省自己】

    梁:你好像说过自己很浪漫?这真吓人,没有人会用「浪漫」形容凡事冷静理性的荣念曾。

    荣:哈!我觉得我很浪漫呀.但不是sentimental(滥情煽情)的浪漫,有些浪漫是作状的,即是装腔作势,为甚么要装和作呢?当你没有足够的自己时,就要装、就要作。比如台湾,有时我就觉得是个很煽情的地方。我最近看Emily ionsigating reporting(探究式报道)。于是他和我介绍的人开了个会,谈一些策略性计划,但中间有很多抗阻,除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访问:十五个有想法的书人简介 >访问:十五个有想法的书人目录 > 荣念曾:还有很多事情要想,还有很多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