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青年期的性冲动-1
《童年初期的心理学》(Psychol ogy of Early Childhood)的斯特恩(Siern),他正在努力设法, 让我们不要把衡量成年人心理的尺度来衡量童年心理,童年心理自有其独特的性质,应该分别研究,而不应混为一谈。我们要不了解这一点,不先把前人对于童年性心理的这一类误解彻底地澄清一下,我们对于性心理发育一题,便始终不会有拨开云雾见青天的一日。
此前的大人,以成年的立场来臆测童年的心理,根本忘记了自己也有过童年和童年的特殊经验,这种覆辙我们是千万不能再蹈的。基督教的经典上说,我们不变做赤子,我们不能进天国。假如我们不变做赤子,就无法体验赤子之心,我们也休想进入当前的知识的新园地。
讨论到这儿,我们对于上述一度提到过的所谓“俄狄浦斯症结”就不能不介绍一下。这个名词所指的心理现象,最先提出让我们注意的是精神分析派的学者弗洛伊德。这一派的学者一向把它看做十分重要,就是在今天,在他们的眼光里,尤其是弗氏自己,这种重要性还是相当的大。从字面上看来,这名词是不很妥当的。现象本身是这样的:在性发育过程的某一个阶段里,一个小孩对它的双亲之一(男孩对母,女孩对父)会发生恋爱的情绪(简直可以说一个‘婚娶的愿望’)
。同时对于双亲中的另一人(男孩对父,女孩对母)发生同等强烈的嫉妒的心理。
但是在希腊神话里,俄狄浦斯并没有感觉到这一类的情绪,他在神灵的诏示之下,只得娶他的母亲,并且于无意之中把他的父亲杀了,他自己还挣扎过一番,不愿做这两件犯罪的事,但终归无用。不过弗氏对“于这一点另外有一个解释:他认为所谓神灵诏示,实际上就是潜意识的冠冕堂皇的化身罢了。无论如何,二十多年前,弗氏最初把这部分学说提出来的时候,他是相当不细心的,并且当时他用到”乱伦“一同,也是一个失误。所以,弗氏自己也时常提到当时这部分的学说很惊骇一般人的耳目而被人咒骂。不过这种咒骂的态度,碰上弗氏这样一个意志坚强而爱好多辩的人,不但没有用处,反而变本加厉刺激他,让他更把这个学说搬出来。弗氏宣称说,程度尽管有不齐,形式尽管有所不同,甚至于形式上尽管发生逆转的变化,”俄狄浦斯症结是儿童心理生活里一个照例存在且很重要的成分“。他更进一步阐说,这症结是一切邪孽的源头,也是”所有神经病的真正核心“,这些都”似乎并不是不可能的“。朗克(Rank)在那时候正和弗氏密切合作,也利用他在文学方面的渊识,指证在戏剧的诗歌里,俄狄浦斯症结是一个时常遇见的音乐家所谓的主旋律,其在形式上尽管有些出入,但底子里总是这症结在那里活动与导引。最后,到1913年,在《图腾与禁忌》(totem and taboo )
一书里,弗氏终于把俄狄浦斯症结的概念扩展到一个很广泛的程度,认为它是原始道德的根苗。有了它,原始人才有罪孽的自觉,而这种自觉便是宗教与道德的源泉了。哲学家康德所说的无上命令(categoricalmper ative )以及宇宙之间种种主宰的神物也都可以溯源到它:本来只是生身的父母,终于变做了上帝、命运、造化等等主宰的东西。
精神分析派的学者把俄狄浦斯症结看得如此重要,把它认为人类文化中绝大一部分的基础,固然有他们的说法,但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这个特殊的症结,不与文化发生联系则已,否则一定得和某种特别的家族制度发生联系,而家族制度的形式根本上就不一而足。俄狄浦斯症结的先决条件是父权的家族制度。这在我们所最熟悉的欧洲各民族的历史中,固然是找得到的。可是,父权家族决不是一个古今中外普遍诵行的一种家族制度,也何尝下是一个事实?家族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