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章 同性恋-1
,而是真正的同性恋或虚拟的同性恋。他又认为即在壮年以后才发现的同性恋也不是后天获得的而是先天遗传的,不过发现得迟一些或“晚成”一些罢了。有几位起初完全主后天说或侧重于后天说的专家(例如奈克与布洛克)后来也采取了这比较新颖的见解。许多精神分析论者虽然到现在还认定同性恋是一个后天的现象,但也承认这现象往往可以呈胶着或固定的状态。因此,其间也许有先天气质的关系。

    既有这种留余地的看法,则精神分析派和其他各家的意见纵有出入,也就无关要旨了。

    在各家的见地里,除了先天或后天一点而外,还有很基本的一点也经历过一番变迁,就是性逆转即使承认是先天的,它是一个病态、一个“退化”的状态抑或只是一个变态呢?在这一点上,克拉夫特,埃平最初是比较保守的,他接受向来的看法,认为逆转是一种神经病态或精神病态的表示。但在他最后的作品里,他很谨严地修正了它的地位,而很心悦诚服地承认逆转是一个变态现象,而不复是一个病态或“退化”现象。这也是后起各家的见地所共同遵循的一个一贯的趋向。这趋向无疑是对的。逆转的人也许是很健康的,除了逆转的一点特殊变态而外,其余种种也许都是很正常的。笔者个人的立场一向以为逆转是一个变态,而不是病态。固然笔者也承认逆转状态和轻微的神经病态往往有密切的关系。希尔虚弗尔德(他发现逆转的例子之中,25% 不足是有遗传的病根的)认为即使逆转现象里有一些神经病态的基础,那病态的成分普通是很小的。对希氏这种见解我们可以表示同意。

    讨论到这里,我们不妨探讨一下同性恋的生物学的基础了。我们的主要对象原是同性恋的心理学。但心理的领域是在更大的生物的领域之内,或心理自有其生物的基础,比较寻根探究的讨论势不能不加以考虑。同性恋既有其先天的根源,更不容我们不参考到此。寻常我们似乎很容易说明高等生物界有两个截然划分而一成不变的性,一是带有精细胞的雄性,一是带有卵细胞的雌性。不过从严格的生物学的立场说,这种看法是早已不正确的了。性究竟是什么,我们也许不知道。

    但我们知道它是会变动的,两性中的一性变成另一性是可能的。两性也不能截然划分,中间的界线往往不很确定。即在一个完全雄性与一完全雌性之间,有许多发育程度不同的中间状态。在有的生物的物类里,雌雄是分不大清楚的。性原是造化所运用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自然界不一而足),所以保障物种的延育,但抛开了生殖作用而研究性的现象也是理论所允许的。造化的最终目的为繁育,“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伦莫不掌乳”,固然不错,但繁育与掌乳的方法不只一种,而两性的方法不过是其中之一,也是不可否认的。既不过是方法之一,造化在运用之际,允许有几分出入,也是情理上应有与可有的事。

    我们不能不假设在每一对性染色体里,无论其为XX或调XY,中间寄寓着一个有动力的物质基础,其活动的结果,注定了一个发育的个体不成为雄型的便成为雌型的。两个不同族类的个体交合的结果,例如两个不同族的蛾类(在蛾类里这现象是有人特别研究过的),其子息往往不大正常,雄的子息可以有向雌性方面发展的趋势;或者,在其他情势下,雌的子息有向雄性方面发展的趋势。在研究的人的印象里,前者的血缘似乎是“转强为弱”,而后者则“转弱为强”。在这样一个比较低等动物的物类里,   我们已经可以看见所谓“间性”(   inter -sexuality)的状态。由此以上,以至于人类而进入心理学的范围,有人也时常用相类的名词,间性或中性(in-termedia sex等, 来指称这一类居间的性型,但事实上这一类名词是不正确的。实际的现象大概是这样:决定雄性与雌性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性心理学简介 >性心理学目录 > ●第五章 同性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