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2
的必要。就此点说,近代的婚姻是退步了,因为在旧式的婚姻里,这一点能比较充分做到。往昔的一种观念认为婚姻必有其不可避免的痛苦,如今这观念是不时髦了。不过痛苦依然存在,所不同的是方式已经换过罢了,而这种痛苦是从婚姻关系的内在性质所发出的。要解除这种痛苦,离婚的方法或许完全没有效力,我们即使承认离婚应当有最大的自由,也并不一定能解除这种痛苦。离而再婚的人,在再婚以后并不享受更大的幸福,这种人是我们时常遇见的。

    可见这其间错误的不是婚姻,  而是他们自己。   德国凯塞林伯爵(   Count Keyserling)在他那篇关于婚姻问题的分析里, 把婚姻描写成“一种两极间的张力”。婚姻是一元的,但这一元是由两个焦点组织而成的。焦点之所以能彼此维系,是由于其间有一种紧张的引力。他在别处谈到,这张力也许是个很悲惨的张力。但如这焦点的关系必须维持于不败,这张力是个能取消的。这种焦点中的关系事实上也是一般生命的一个象征,自有其在生活上可以增加愉快的价值,在婚姻里如此,在一般的生命里也未尝不如此。我们说婚姻自有其痛苦的成分,或焦点之间的张力自有其悲剧的性质,我们并不采取禁欲主义的立场,以为痛苦与悲剧本身有很大的意义而值得加以述说。我们说这话的用意,有一位诗人而兼先知的作家纪伯伦(KahliI Gibran )已经再三地说过:快乐与悲苦是分不开的,“你那盛酒的杯子当初不就是在陶人的窑里烧炼过的么?”没有烧炼的痛苦,又何来饮酒的快乐?远在纪伯伦以前,智慧的蒙田,在他的《关于维吉尔(Virgil)

    的几句诗》那篇论文里,早就向我们提醒过,管我们哭的几块肌肉也就是管我们笑的那几块。蒙田这一类值得记忆的话不一而足,这不过是一例罢了。

    ●  第四节  一夫一妻的标准到近代为止,独婚或一夫一妻的婚姻是西方文明所认为惟一合情、合理、合法的婚姻方式。西方文明不但这样的承认,并且就一般的见解而言,以为是一种天造地设的格局,毋庸讨论的;假设有一二例外的人敢冒大不韪加以讨论甚或提出疑问,那人大概在事实上是个有怪僻的人或有心疾的人,至少也要被别人看做有怪癖或心疾的,以至于比有怪僻或心疾更要不堪,他的意见当然是不值一笑了。

    到了今天,婚姻的方式问题是再也不能这样一厢情愿地承认下来而搁过不谈了。

    婚姻的方式是可以有变比的,决不是宗教、道德、法律、甚至社会的惯例所能教它一成不变的。那些议论到它的人也不再都是无足轻重的了。所以,现今研究性心理学的人在讨论到两性的关系时,对于一夫一妻的标准,总得准备拿出一些见地来。

    开始把一夫一妻的婚制当作一个社会问题来讨论的前驱者不只一人,其中最早的一个我们要数英国人兴登(James on)。兴氏的评论大约在五六十年以前就有了的,但比较明白地用文字印行出来不过是后二十年以前的事。他所以迟迟不公布的理由是因为他觉得对于这西方单婚制的研究还嫌不够,不欲轻于问世。

    但等到公布的时候,他已经是古人了。兴氏的为人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他是一个相当常态的人,没有心疾。所以我们不能把他搁置一边。认为是无足轻重的。他是伦敦一位著名的外科医学家,也是一个哲学思想家,对当时科学界的活动有紧密的接触,对当时一般的社会问题也有很浓厚的兴趣。他也是和现实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而不只是一个高谈理论或潜心于小课题钻研的专家。他的遗稿尚未成形且无系统,但其中对单婚制以及建筑在单婚制上的一般社会制度的那一部分评论大致是有线索可找,而可整理出来的。他认为人类婚姻史里,真正的单婚制是从来不曾有过的,又以为在他听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性心理学简介 >性心理学目录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