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儿童学习(7)
用的某些象征,有助于了解因儿童教养的不连续性造成的两面性格。幼年时代建立的一面是“不知耻的自我”。这使他们成年后不免常对镜自照,以窥测自己还保存多少儿时的天真。他们说,镜子“反映永恒的纯洁”,既不会培养虚荣心,也不会反映“妨我”,而是反映灵魂的深处。人会从中看到自己“不知耻的自我”。在镜子里,他把自己的眼睛看作是灵魂之“窗”,这有助于使他作为一个“不知耻的自我”而生活。他能在镜子中看到理想的父母形象。据说大有为此镜子不离身的人在。甚至有人在佛坛上放一面特别的镜子,以静观自身,反省自己的灵魂。他“自己祭自己”,“自己拜自己”。这虽然很不寻常,但并不费事。所有家庭的神龛上都放有镜子作为神器。战争期间,日本的广播电台曾特意播送过一首歌,赞扬几位女学生掏钱买了一面镜子放在教室里。人们完全不会认为这是虚荣心的表现,而认为这是她们心灵深处重新焕发出为沉毅的目标而献身的精神。对镜自照是一种审视精神灵魂的高尚行为。

    在孩子心中培植“观我”观念之前,日本人就已经对镜子发生了感情。他们照镜子时并没有看见所谓的“观我”,但镜中所反映的自我就像他们的童年时代一样是善良的,是无需用“耻”来开导的。他们赋予镜子的这种象征意义也成为自我修养以求“圆熟”的基础。在这种自我修养中,他们坚持不懈地消除“观我”,以求复归儿时的直率和纯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菊与刀简介 >菊与刀目录 > 儿童学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