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节 创造自己、忠实于自己 (二)
的一部分相通的quot;中庸quot;。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卓越性(即美德)里边蕴涵着勇敢、节制、真实、亲爱等多种的内容。

    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正义,它认为只有正义才是最重要的美德、最完美无缺的美德。其理由是,因为正义不只局限在自己的行为上,而且它也能波及到别人身上。也就是说,他指出:给集体或同胞带来幸福或创造出带来幸福条件的行为,就是正义;因为虽在自己身上能发挥出美德,但在对待他人的事情上不能按美德行事的人是很多的。

    就这样,亚里士多德把作用于旁人的quot;正义quot;作为quot;完美的美德quot;,举了出来并在这点上认为人是quot;社会性的(有组织的)动物quot;。我认为在这点上显示了他的哲学的精髓。

    quot;社会的动物quot;——当然社会不会是只有一个人的社会,人与人的结合和协同行动才是社会。对社会,还有对群体的quot;最高善quot;的行为,当然成为最高quot;美德quot;的表露——这一主张,可以说是和大乘佛教中实践方轨的quot;自行quot;与quot;化他quot;的逻辑,是一脉相通的。

    如果从修行的观点来说,所谓quot;自行quot;是指自己为了接受法的利益进行的修行。而quot;化他quot;是指为了使他人受到利益来传教佛法,也可称为quot;利他quot;。

    人,从与生存有关的、属于本能的欲望,到实现自我的欲望,这中间有种种不同层次的欲望。这种能量,在成为追求自身幸福的力量的同时,又会变为束缚自己生命的quot;我执quot;。——为了摆脱这个quot;人quot;的生命的宿命式相互矛盾的枷锁,使生命获得无限解放,究竟应该抓住什么呢?其关键的一点,就是quot;利他quot;的实践。大乘佛教的睿智给我们指出了这点。

    我的恩师,关于quot;生命力与幸福quot;的问题,经常做过如下的教导:

    quot;能够感到幸福,过着幸福人生的源泉,是我们的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和外界的关系的力量比,称为价值,这种价值就是幸福的内容。……如果,生命力只是解决家庭事件的一种生命力,那固然不会在家庭中遭到阻碍;但对于解决街道上或全市的事件,则会立刻受到阻碍。quot;

    在许多场合下,不管建成了什么样的家庭内部的幸福,但一遇上社会的惊涛骇浪,幸福就会立即崩溃。而且现实的社会生活,表面上看去虽似幸福,但从高层次来看,也许一种无法忍受的不幸在等待着你。如果获得了超越这一切的、为了具有阔大的境界及强韧的生命力所必须的原动力,那就有了构筑绝对幸福的基础。在自己的胸中建立一个能泰然超越一切事象的、形成为生命力的quot;中核quot;的实践。只有这种实践,才是将苦难变成飞跃和成长的动力的关键,它会使航行在人生大海中的船只,把苦难变为一阵强风来推动船帆前进。

    所谓幸福。并不是受每天现实所左右、所播弄的东西,也不是与之相隔绝的、超然的境界。我想,幸福只存在于:将人生中一件件偶然的事件,都能愉快地接受下来,作为前进的动力,充分加以玩味;同时,为他人,为社会,能做出有价值的贡献的生活当中。

    寻求quot;精神的确立quot;

    ——献身于文化交流的勒内·儒格先生

    一九八八年五月,巴黎法兰西学士院热曼娜·安德烈美术馆,在举行quot;日本不朽的宝物展览quot;的同时,也举办了我个人的摄影展览。由勒内·儒格先生主持,他亲自担任了选择照片以及指挥如何配备镜框、如何陈列等等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的人学简介 >我的人学目录 > 第一节 创造自己、忠实于自己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