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浮士德》
会给你带来人的成长。
关于这点,浮士德告诫说:quot;只能从自己灵魂的清泉中掬取。quot;
扩充自我的quot;活动quot;
浮士德在和魔鬼靡非斯特订立契约之际,曾吐露了他即将走上新的苦难之旅的心情。
我将全人类给予我的一切,用内部的我来全部加以体尝。
我用我的精神把握更高更深的东西。
我要在我的胸中堆积上一切幸福和一切悲叹。
这样,我将把我的自我扩展到人类的自我,最后让我和整个人类一齐灭亡吧。
(悲剧第一部·书斋)
这段话是人所共知的、典型地揭示了不断追求自我扩充的所谓quot;浮士德精神quot;。同时,这种将自我扩充到与宇宙同大的普遍化的欲求,作为quot;宇宙即我quot;quot;我即宇宙quot;的视角,也可以说是,和主张mikrokosmos①和makrokosmos②融合为一的佛教的生命观、宇宙观相通的。
①mikrokosmos——源出德语,小宇宙。实即指quot;人quot;。②makrokosmos——源出德语,大宇宙。
上边已经提到,浮士德并不是纸上谈兵的观念论者,而是精力旺盛的现实主义者、实践者。浮士德通过实践,追求将本人的自我扩充到人类规模的这一壮大抱负,使他不但不愿蜷伏在象牙之塔里,也不愿安享私人幸福的小天地里,而是挺身到政治这种quot;公共quot;的天地里去。他的这一发展方向,从某种意义说,是必然。因为巨大的工作、巨大的活动,必然会带来相应的自我扩充。
浮士德开始走上的道路,无疑是蕴藏着事业欲或权力欲必然伴随而来的危险性。但是,歌德对魔鬼靡非斯特提出的是否可以诱惑浮士德时,他让神做了如下的回答:
品质好的人不管如何为黑暗冲动所驱策,绝不会忘记正路。
(天上序曲)
果然如此,浮士德经过了漫长的遍历之后(歌德说那时浮士德年龄,已达百岁)他所到达的境界,不是贯彻权力意志,而是quot;人的幸福只存在于为他人尽力当中。quot;
这可以说是,和大乘佛教的quot;菩萨道quot;或quot;自行化他quot;精神相通的一种广大的心境。因为虽然肉眼看不到,但quot;心中燃放着光明quot;。
失明的浮士德开始筹划quot;最后的事业、最大的事业quot;的海岸一带的巨大开拓事业。
于是,他的最后的独白:
我为数百万的人们,建造新的土地,虽不太坚牢,只要劳动就能自由地居住的土地。
(中略)
人的睿智的最终的话,是这样的:
quot;凡是想争取自由与生命的人,必须每天重新为此而战斗。quot;
因此,在这里,孩子、大人和老人,都各自和危险进行着搏斗,健壮地度日。
我望着这样的人的美好的共同社会,我渴望和自由的人民一起住在自由的土地上。
我面对着这样的瞬间,我要呼唤:quot;请等等,你真美!quot;
我留给这个世上的印痕,早已是——
历经永劫也不会死灭。
预感着这样高度的幸福,我在饱享着这最高的瞬间。
(悲剧第二部第五幕·宫殿前广阔庭院)
不勇敢地投身到民众的海洋中去,就不可能有伟大事业的成功,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法华经》上有quot;三界如火宅quot;的法理。据说美苏两大国核武器的拥有量已经是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