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宇宙和心的世界
即便从quot;局部和整体quot;关系这个观点来看,也非常富于启发性。主张贯彻局部独立的要素主义的认识方法是根据万物的quot;一因说quot;,即事物是由最初的一个原因、因素构成的,一开始先有基本粒子的思想。佛教则认为万物是由于因和缘而发生的。换言之,佛教认为在同整体的关联之中,quot;因quot;和quot;缘quot;暂时相合的形态便是人,也便是万物。
妙乐大师在其《摩诃止观辅行伝弘决》中写道:quot;亲生成因,疏助成缘。quot;即对于产生结果直接发生关系者为quot;因quot;(亲生),协助了quot;因quot;的是quot;缘quot;(疏助)。暂时融合的现象叫作quot;假谛quot;。虽然quot;空quot;的概念的背景是有八万法藏这一庞大的理论体系的存在,但作为原理,它是由quot;空quot;、quot;假quot;、quot;中quot;的quot;三谛quot;来表现的。
所谓quot;谛quot;,就是quot;真实、明确quot;和quot;永恒不变的真理quot;之意。可以说它是以永恒的规律来解释大至宇宙,小至生命实体的。因此,quot;空quot;、quot;假quot;、quot;中quot;的quot;三谛quot;中的quot;空谛quot;,是掌管万物之性格、性质。凡具有形态之物均有其不同的性格。例如非常细小的质子也各具不同的性格。
带着这种性格、性质,通过某种因缘的结合而成为quot;假谛quot;,quot;假谛quot;并非永远保持原来状态,必将走向灭亡。但是,即便形态消失,其quot;空谛quot;,即内在的性格、性质是永远存在的。
quot;空谛quot;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对假谛的quot;生quot;产生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quot;死quot;又冥伏于宇宙之中。死,是无法看到也无法认识的,但quot;空谛quot;中有个永恒不变的核。这个核即quot;中谛quot;。在quot;空谛quot;和quot;假谛quot;之中,都具有这个根源性的quot;中谛quot;。
在quot;中道一实之妙体quot;(《一生成佛抄》)中,曾极为明确,具体地讲明了形成这个核的起因以及促使它出现的根本性物质。
另外,关于quot;三谛quot;之关系,应当是:quot;假谛quot;的quot;生quot;中有quot;三谛quot;;quot;空谛quot;的quot;死quot;中也有quot;三谛quot;,常存的quot;中谛quot;之中也有quot;三谛quot;。
上述各种quot;三谛quot;井井有序的协调状态称为quot;圆融三谛quot;。这是法华经中最最重要的观点。
以上诸说属于对三谛论的初步讨论。总之佛教无论对宏观宇宙或微观宇宙,均能无一遗漏地加以包容,并且阐明了使人类、社会更好地创造、发展的所有规律,即阐明了达到和谐、有秩序以及能够创造和复苏的规律。
如上所述,佛法的透彻哲理对现代科学为首的各种事物均给予了无穷的启示。在人类所进行探索的各种领域之中,都必将看到佛法闪动着的耀眼的智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