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师生对垒雪峰山
设的主战场。雪峰山弯曲的道路非常颠簸,两边山势险峻,是易守难攻的好战场。这次日军进攻芷江会改变进攻战术吗?何应钦一边察看地形,一边想着日军进攻的战术方式。

    何应饮在抗战时期,很少亲临前线,一直在总参谋部任参谋总长,对全国各战场的情况是了解的,他习惯分析一些战例,根据各战场的经验看,日本军队很讲究战术的应用和配合,在战术上很少出差错。但日军作战有缺点,单凭装备精良,单兵军事素质高,不把对手放在眼里。不是采取坦克、装甲开道、飞机大炮掩护,就是武士道的集团式冲锋,或者是波浪式推进,再就是敢死队的拼命。

    在每次战役中,日本火力强胜,集中攻其一点,随后从点上向外扩张,这对中国军队来说是致命的。中国军队往往守不住要点,让日军突破占领,然后迅速巩固加强。他想到徐州的台儿庄,当时李宗仁就选择了一支最能打防守的孙连仲部,在台儿庄里面死守硬拼,不让日军正面突破,这样才有机会对日军实施包围,最终取得胜利。

    何应钦让吉普车停靠在路旁,他下车拨开路边的灌木丛,独自走到下面的小河沟旁,用清澈的河水洗把脸。湘西的4月,虽说已经进入春天,但深山的倒春寒还很有凉意,深沟里的水竟有些浸骨的感觉。冷水洗脸,让何应钦精神爽快多啦。

    就在何应钦勘察地形的同时,一向做事周密谨慎的第四方面军司令王耀武,也正带领一大帮子参谋人员,行走在雪锋山两主峰之间的一条20华里的山谷中。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属下3个军,虽说有14个师,但由于防御战线过长,兵力比较分散,要做好正面防守,抵挡住日军凶猛进攻的势头,是整个战役取胜的关键。那么作为司令长官,必须对地形地貌有所了解,为防守部队找到有利的防守阵地至为重要。

    何应钦在重庆找王耀武交谈过,他让他帮着思考一下,怎么利用雪峰山的有利地势做文章。王耀武理解何应钦的用意,把日军主力引进大山里来,在正面作顽强堵截,给友邻部队充分迂回包抄的时间,堵住日军的后路。王耀武想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要把战斗力强大的日军包围住,那是不容易的。

    何应钦是了解对手的,冈村宁次对山地战、游击战是很有研究的。来中国作战,他又研究了中国工农红军同蒋介石军队作战的战例,认为共产党军队采取的是先诱敌,后集中优势兵力,分割包围,各个击破,这一手厉害。再就是中国古书上的围点打援,或者在运动中寻找对手的薄弱环节。

    同共产党军队作战,何应钦是有深刻教训的,他这个北伐战争中的常胜将军,在毛泽东手下栽了两次跟头,而两次都十分悲惨。一次是率20万大军发动第二次“围剿”,朱毛红军只有3万人,结果被毛泽东打得落花流水。紧接着又率30万大军,进行第三次“围剿”,那时朱毛红军不过5万,又被毛泽东给打败,差点把30万大军全葬送了。

    后来何应钦才明白过来,毛泽东这套游击战术,用毛泽东的话说只有16个字: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还有就是运动战的方法,诱敌深入,分割包围,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歼灭。他从内心佩服这个毛泽东,但他不服这口气,一个师范生,怎么能同一个科班出身的职业军人相提并论呢?

    他从失败的教训中得到启发,这次的湘西保卫战,他想学学共产党的这个法子。何应钦一直在思考,在重庆时他还没有想周全,方案还不成熟。是蒋介石在最后拍板时的一句话,打通了关节,让他茅塞顿开。

    蒋介石说,让王敬久的第10集团军,李玉堂的第27集团军,率先分头痛击进犯的日军。这就是提醒了何应钦,这两个集团军迎头抵抗,把日军打痛,然后朝后撤退,溃败而走。把进攻日军全部引诱进入雪峰山,这个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湘西大会战·1945简介 >湘西大会战·1945目录 > 1、师生对垒雪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