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魔鬼的羽毛》——绕过塞拉利昂和伊拉克的犯罪
次相对来说还比较讲得过去,是阿根廷彼时政府为移转人民对经济崩解的不满出兵占领福克兰岛,只是没想到大英老帝国居然反应如此全面而激烈,大军横渡大西洋、甚至跨越赤道,捕鲸般到完全不同星空底下的南半球客场作战(说真的,人们宁可看的是英格兰和阿根廷两支国家代表队的足球大战);阿克兰中尉这次则完全没道理,已足够构成人类战犯审判的罪行,莫名其妙出兵伊拉克是美国,或说是小布什这个愚蠢的人(他的确是历史上智商最低的美国总统,愚蠢一词只是客观的事实描述),英国掉过头来跟着行动,仿佛是老大哥被小混混拖着去抢劫路旁小贩的零钱,这一点,光是美学上都会在未来历史上成为英国的国耻。

    也就是说,就这三十年而言,在我们所谓文明的、进步的国家之中,英国好战的程度居然仅次于美国。

    小说中,阿克兰和老白人都已在英国本土了,发生的连续杀人事件看来也是英国人自己之间的事,没什么迹象显示有阿根廷人或伊拉克人涉入。因此,这不是一部直接把前方战争和社会内部犯罪用因果铁链扣起来的小说,而是战争已成为一个因素,一个正视的社会现实,渗入于米涅·渥特丝一直凝视的大城市下层角落暨其无家可回的边缘人们之中,在已够黯黑的人心上再髹上一层浓墨。说来,这已是渥特丝连着两部小说如此了,绝非心血来潮。小说不直接反战、谴责战争,但另一个角度来说,它因此反而追踪战争更久也可能更细微——时间流逝如河,新的战争取代了昔日的战争,人的记忆也会随之透明仿佛消失,但如果老白这样福克兰战役的幽灵今天还在,我们是否也可以类推地假设,再一个廿年三十年过去,把伊拉克之战当个人成人礼仪式的哈利王子齿摇发秃(他们英皇室的遗传基因似乎藏着秃头的诅咒),阿克兰中尉这样的人一样仍会老白式地存在,不论届时是否有另一场蠢战争又发生。

    罪行,在战争废墟的沃土上生长,如一年一年的随风野草。

    死者和生者

    最近,我人在日本京都时不意又看到个电视新闻的统计数字,老实说,在一个用一千两百年、人得认真活过多少世代才拥有的杳美古都的确是很不快很倒霉的事——这原是一则神经兮兮的报道,是日本人宛如快开战了也似的哭嚎中国大陆的军事预算已上升至全球第三位了,但用以佐证的统计数字所冷冷显示的却不是这么回事。你知道吗?当前年度军事预算排行二到五名的国家中,并没有二十世纪的军事霸权俄罗斯,没有朝鲜没有任何伊斯兰国家,也没有两次世界大战的点火者德意志,他们依序是英国、中国、法国以及号称无法正式武装天天想改宪法的日本自己;而且老实说二到五名的顺序毫无意义,因为都一样是五百多亿美元,差别只是零头。首位当然是美国,达五千多亿,意思是十个中国,也意思是,如果中国已是人类和平的巨大威胁,那美国的存在就是十倍的、毁灭性的经常威胁。

    证之伊拉克战争,我们要不要重新修改所谓文明进步云云的意义?或至少更正一下我们心里习焉不察的印象?

    当然,我们可以辩称战争的风险并不完全取决于军事预算一项,这是事实,每一个国家的体制、权力结构、社会文化水平和经济景况都构成不同程度的安全阀或导火线(但相信这些的人仍需要解释一下小布什和布莱尔的存在)。我个人也相信是这样,毕竟,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尽管并没驯服战争使之绝迹,至少做到了一件可称为悬崖勒住马头的事,那就是成功打断了前五十年看起来强度逐步升高、频率持续加速而且地域不断拓展的连续性战争浪潮,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都局部化了,取而代之的冷战架构尽管谁都不满意,也迭遭两面没停过的讪笑和批判,但就像字面所说的,战争的确冷却了下来,人也的确少死了不知多少。这一刹车不来自战争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简介 >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目录 > 《魔鬼的羽毛》——绕过塞拉利昂和伊拉克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