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八章 陇东红军的各项制度建设
北游击队、华池游击队、元城游击队、悦乐游击队、靖边游击队、甘泉游击队、延安游击队、瓦子川游击队、鄜县游击队,以及陕甘游击队五、六、七、八支队等十七支地方红军游击队,兵力1500余人。

    第三路游击队总指挥部统辖的游击队包括宁县三支队、平子四支队、正宁五支队、湫头八支队、龙嘴子十六支队、中宜游击队、旬邑游击队、渭北游击队、耀县游击队、照金游击队、淳化游击队、建庄游击队、彬县游击队、特务队等十四支地方红军游击队,兵力达1500余人。

    上述第二路、第三路游击区的地方红军游击队总兵力达到了3000余人,1500支步枪,具有相当强的作战能力。

    在赤卫军建设上,规定除地方、富农不得参加外,每户至少一人参加赤卫军组织。赤卫军主要由贫苦青年农民组成,它的主要任务是,搞好递步哨,每村都设哨口,白天一人,夜间两人,传递消息,一发现敌情立即向乡主席和政府报告。当地绝大多数人都不识字,送的信大都是用纸折的一个角,在上面插上鸡毛,表示情况紧急。这些信传递得很快,一村转一村都按时送到了政府;清查外人,对进入本地区的陌生人立即报告政府进行审查;打土豪,在红军和政府组织下,赤卫军打击土豪劣绅,没收财产和田地,分配给贫苦农民。赤卫军同地主民团武装展开武装斗争,保卫农民的胜利果实和根据地的治安。另外,根据地各村都有少年先锋队组织,在赤卫军领导下,承担站岗、放哨、查路条、侦察敌情、传递消息等任务。

    正是由于陕甘边党和红军逐渐形成了主力红军、地方红军游击队、赤卫军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陕甘边红军主力部队在反“围剿”作战中,发挥了高度灵活机动的作风,驰骋疆场,有效地打击和歼灭敌人,并在人民的掩护下,进行整编训练和休养生息,特别是在人力、物力上得到了源源不断地补充,得以坚持长期的革命战争。

    (二)实行一系列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掌握反“围剿”战争的主动权

    在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初期,刘志丹、谢子长同志就注意利用敌人的弱点,采取了长途奔袭、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等战略战术,在每次战斗中均集中主力,实行歼灭战的指导方针,使红军在强大的敌人的围攻下,始终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但是,党内“左”倾冒险主义者指责陕甘游击队的这种战略战术是“游击主义”、“逃跑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强令红军不顾条件,或是进攻敌人的关中平原中心地区,或是死守五顷塬,限制了红军的机动作战能力,导致了红军三次大的失败(即1932年6月陕甘红军游击队东进韩城的失败,1932年7月陕甘红军游击队死守五顷塬的失败,1933年6月红:二十六军第二团南下渭华的失败),给革命事业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在失败和挫折面前,陕甘边党和红军逐渐认识到,要想赢得战斗的胜利,必须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掌握战争的主动权。1933年9月17日,在红二十六军南下渭华失败后,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根据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决定,红军的作战方针是:打小仗不打大仗,集小胜为大胜。在反围剿作战中,采取主力部队转入外线。避其锋芒,待机歼敌。地方红军坚持照金根据地斗争的战略战术。后来由于运用了这种战略战术,红军主力北上陇东攻克合水,痛歼赵支治团,重创谭世麟民团军,打得敌军狼狈不堪。红军虽然暂时放弃了照金苏区,但却开辟了辟了广大的南梁根据地。

    在此以后,反“围剿”作战中,红二十六军始终采取“避实矗亍虚”、“避强打弱”的主动灵活的战术,与敌周旋,拖增敌人,然后抓住战机,给敌人以歼灭性的打击,因而获得了反“围剿”作战的胜利。在反“围剿”作战中,红军也逐滞积累了丰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陇东老区红军史简介 >陇东老区红军史目录 > 第八章 陇东红军的各项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