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〇三、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及贡献
、周冬至、王满堂等。西北革命根据地人民不会忘记这些长眠于黄土高原的英雄们。

    西北革命根据地虽地域偏僻,土瘠民贫,但人民还是节衣缩食,千方百计为中央红军筹粮、筹款,各方动员做好战地勤务工作。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吴起镇农民捐粮2.5万斤,猪羊50多头(只),几千斤羊毛和成百匹布。陕北省筹粮970余石,赤源县筹款1600多元。群众争先恐后地把伤员接回自己家里疗养,仅赤源县六区一次就安置伤员200多名。在直罗镇战役中,富县和中宜县就组织了数百副担架转送伤员和军用物资。红军东征时,仅绥德、清涧两县就在20天内造船60多只,延水县出担架1000多副、驮畜800多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仅四个多月,陕北省妇女就做军鞋8486双,袜子553双,延川县在四天内就赶缝军服3000多套。根据地内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亲如一家人的感人场面,随处可见,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凯歌。“千家万户把门开,快把亲人迎进来,热腾腾的油糕摆上桌,滚滚的米酒捧给亲人喝……”这首脍炙人口的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就是当时情景的真实写照,至今流传,经久不衰。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军民关系,成为后来不断开展“双拥”工作的光辉典范。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刘志丹与西北革命根据地研究简介 >刘志丹与西北革命根据地研究目录 > 〇三、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