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试写新生活
,但还不是生活中本质的东西。表面的现象和特征在表面上可以抓住,本质的东西却非深入人物和生活的内部不可。在艺术上,不深就不高,这是一条定理。”这些意见,还是有见地的。
《明朗的天》的创作表明,作家还没有在创作思想上完全解决在《雷雨》、《日出》修改中所暴露的矛盾,连他自己也意识到其中一些问题。
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关系上,他重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观察现实,反映现实,但却或多或少地忽略了现实主义创作的自身规律,甚至把自己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经验也都搁置起来。在对待政治和艺术的关系上,重视了加强作品的政治思想倾向性,而又多少忽视了艺术的生动性。在思想观念和政策观念的局囿下,使得创作个性不能得到自由的发挥。
戏剧,也可以说是描写冲突的艺术。曹禺作为一个杰出的戏剧家,善于把生活的冲突提炼为戏剧的冲突,即使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场面,他也能激扬其想象力,把它加以戏剧化,写出有声有色动人心弦的戏来。但是,《明朗的天》,他所面临的生活题材,本来就充满了尖锐的矛盾,而他却避开它。董观山在全剧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是,他同江道宗、凌士湘等人很少有“正面的交锋”。作家承认,“由于他没有把握应该怎样处理董观山对待江道宗的态度,所以整个剧本里,他一直避开了让他们两个人直接碰面”。①而在一些可以使矛盾得以展开的地方,作家也使之软化下来,第二幕第一场,整个剧情已进入开展矛盾的阶段,赵王氏的被害事件已引起激烈的反响。此时,凌士湘公然为贾克逊辩护,女儿凌木兰在会上激烈地反对爸爸的行为,宋洁方也很为老朋友担心。但是,凌士湘来了,宋洁方刚刚和他“接火”,便被作家调动下场了。董观山到来,本也是展开冲突的好机会,可是又绕开矛盾,只是让董观山请凌士湘去参观反细菌战展览会,使一个可能深化矛盾冲突的场面变成了过场戏。曹禺也意识到“避开了生活中尖锐的冲突,其结果就必然会削弱人物性格的鲜明性,降低作品的思想深度”。②他为什么这样回避矛盾呢?他是怕把“现实生活中旧的丑恶的事实揭露得太多太露骨”,以致可能歪曲了生活。这一顾虑,是可以理解的。在那时,不只是曹禺,恐怕许多作家在创作意识的深处,都有一个无形的阴影笼罩着,那就是怕把生活写歪曲了,其结果,也是可以想象的。有批判《武训传》的先例,有批判肖也牧小资产阶级倾向的前车之鉴,谁愿意自愿地去当批判的靶子呢?一旦作家创作的自由意识被禁锢了,就很难听到他心灵的自由歌唱,也很难自由地展现他的艺术个性。
马克思主义不能代替现实主义,这本来是大家所熟知的道理;但是,当时整个的创作风气,把对作品的政治思想的强调,抬到一个不适当的程度,必然使作家处处考虑表现出生活斗争的社会意义。就像曹禺在写《明朗的天》中,“对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和情节,都要加以仔细的思考和推敲,尝试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他们”,这就势必忽略了现实主义剧作只有把生活的矛盾斗争概括为生动而真实的戏剧性构图,才能更好地体现作品的思想含义。不可否认,曹禺的社会意识是增强了,创作的思想意图是更加明确了,但是,如果不能对题材进行咀嚼消化,像他过去那样进行“孵化”和酝酿,就急于扩大人物和事件所体现的社会观念的深度和强度,自然会导致作品的理念化,导致人物性格的模糊。他明知笔下人物的内心世界纠集着深刻的矛盾,却不能给予深刻的展示。他说:“在揭露这些人物的丑恶时心怀顾虑,不敢放手地让人物生活在自己的生活里,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律去思想、行动,却由作家来支配、指使和限制他们,使他们过着四平八稳的生活。”①他当时也意识到,这样的一个写作路子同过去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