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7、半途而废的督师“剿共”
,将“贻举国以莫可收拾之大患”,并声称,“期以三月,最多半年,限令一律肃清”。蒋介石的“剿共”行动比他的“剿共”宣言还要早些,同年10月,第一次“围剿”就开始了。可是不到三个月时间,“围剿”失败了,那时蒋在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上的“豪言壮语”,也许才刚刚被传达到一些偏远的地方。蒋介石看到地方军队不中用,又调集20万大军,派黄埔系的大将何应钦总揽全军,自己还跑到南昌督师。可是在5月16日至31日的半个月间,与红军接战凡五皆败,损失3万余人。第二次“围剿”又失败了。

    蒋介石很快又在第二次“围剿”失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发动第三次“围剿”,这是蒋介石听从了德国的军事顾问乔治·魏采尔的建议。

    中德两国的军事合作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入了“蜜月期”: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工业品、军火的市场,她所拥有的丰富的战略物质——钨、锑、锰等,更是德国称霸世界所不可缺少的;蒋介石则醉心于德国的军事化、工业化、集权化制度,他希望能从德国输入军队的管理方法、先进的战略战法、战斗技能,尤其是让那种“德意志精神”灌输到他麾下军队的脊髓,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于是德国军事顾问就应运登场了。十年间,共有135位德国顾问在华任职。他们积极地参与了中国的“安内”与“攘外”,帮助国民党政府训练军队、采购军火、出谋划策。这些对后来的抗战也有巨大的影响,例如法肯豪森总顾问就拟订过抗战的总蓝图。一二八抗战中,德国顾问亲手训练的87、88师打得威风八面。而八一三抗战,更被日军称为“德国式的战争”。

    魏采尔是蒋介石的第三任德国军事总顾问,来中国前他的职务是德国国防军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作为一名参加过一战的名将,他拟订作战计划、实施作战指挥的能力很强,也是在作战方面对蒋帮助最大的一个顾问。魏采尔认为,与红军相比,国民军的优势在于装备、兵力和给养,所以应趁红军刚打完大仗,尚在各地休整而未完成集结的情况下,以优势兵力,闪电般地驱军长入,从各方向直插苏区腹地,占领广昌、宁都等中央根据地的心脏地区,从而赢得军事上和政治上的主动。蒋介石认为德国专家说的有理,于是调动30万大军,主力部队由蒋的嫡系5个师共计10万人组成,亲自担任陆海空军总司令,于7月对红军发动了第三次“围剿”。

    开始时,第三次“围剿”的确给中央苏区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毛泽东后来评价到这是“一年来三次战争中最艰苦的时节”。那时,毛泽东和朱德手握指南针,亲自带领部队穿插前进,这种紧张和慎重的情境,在以往和后来的红军的作战行动中,都是很少见的。

    可是,第三次“围剿”并没有能对红军造成太长时间的压力。红军对国民党军队作战取得的最大胜利发生在9月份。此间,广州国民政府利用蒋军主力深陷江西之机,正向湖南衡阳进兵,对蒋介石造成了很大威胁,迫使蒋介石不得不下令正在捕捉红军主力的国民党军队后撤。红军抓住战机,全歼蒋鼎文部一个师,韩德勤部一个旅。

    正是在这种“剿共”不利的局面下,蒋介石决定再次赴南昌督师。就在永绥舰行至鄱阳湖水域时,他接到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电报,还没到达南昌,就不得不掉转船头,马上赶回了南京。

    历史行到此处,“剿共”与抗日无可避免地不期而遇了。

    中原大战之后,蒋介石摆平了地方实力派,“攘内”的主要对象,自然地成为了共产党和红军。在当时,不光是蒋介石,许多国民政府的大员都这么认为。张学良表示:“不安内,使不能攘外,要安内,必先剿灭赤匪,只有在扑灭赤匪以后,全国上下才能结成一致的对外战线,才能收复失地。”国民党宣传干将刘健群也认为:“‘攘外必先安内’,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九一八事变背后的角力简介 >九一八事变背后的角力目录 > 17、半途而废的督师“剿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