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埃勒里·奎因的推理艺术
   埃勒里系列引入这一概念是在1933年的《孪生之谜》中。小说中的临终留言向读者揭示了这种手法的不确定性。死者被发现时在他的手中抓着一张被撕了一半的纸牌。这张牌是否在暗示什么,这是不是死者的临终留言,抑或这是凶手故布疑阵,甚至有可能这是第三者所为,那么这又是意欲何为。临终留言在几篇奎因的早期短篇小说中同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在《有胡子的女人》中,被害人临死前在一个女人的肖像上画了胡子从而指证凶手。在《玻璃圆顶钟》里,受害人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留下来的线索更为巧妙而复杂。临终留言被引入早期小说后,直到五六十年代才再次出现,在中,死者的临终留言成为埃勒里分析的主体,将读者耍得团团转。

    其实临终留言并不是谋杀案件所必需的元素之一,它很少会出现在真实犯罪中。临终留言经常会有很多种解释,变数也很多,诸如被害人写了一半就因为某些原因中断了,凶手或者第三者改写被害人留下的临终留言,埃勒里时而将推理看得很简单,他说:“逻辑能证明我的想法。当10是整个的时候,抛开2加3加4,就剩下1。”()然而读者会和理查德警官有相似的感觉:“在我看来如迷宫般复杂无望的一件事,对你而言简直就简单明朗得有如一条通天大道。这太可恨了,儿子!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怪物,让自己的晚年不得安宁。”(《弗兰奇寓所粉末之谜》)不过,埃勒里解释道:“我所说的轻易的,是指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事实上,并不是很容易做到。演绎推理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过需要很锐利而且百折不挠的思考。”()《X之悲剧》中德威特评价雷恩的推理时也说:“您谦称您的洞见只是最寻常最基本的推断,这我无法苟同,我以为,只有您了不起的才能和眼光,才能如此穿透事物的表象,直触真正的核心。”不妨讲个小插曲。某次在接受杂志访问时,丹奈说:“我们对读者绝对公平。”李戏谑地应和道:“除非那是个天才。”那我们就来分析奎因构建其坚固的推理城堡的手法以及读者应付其的策略。

    寻找表面看起来不符合逻辑的细节。不符合逻辑之果必然有其符合逻辑之因。奎因小说是崇尚理性的,小说中每一个人的任何举动都是符合理性的。即使表面上不符合逻辑,其必然有符合逻辑的原因。《凶镇》中罗斯玛丽·海特之死从表面上看是极其不符合逻辑的,因为一切证据都表明被杀的应该是诺拉而不是罗斯玛丽。那么,为什么罗斯玛丽被杀,为什么诺拉之前会有几次险象环生的下毒事件,这就是读者需要解答的问题。一旦能够圆满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自然就解决了案件。中枪凭空消失是不可能的,一定有什么方法使枪在警方大规模搜查之下仍然不被发现,解答了这个问题那么凶杀的难题也就解决了大半。

    奎因小说中,读者应该试着跟上侦探的思路,努力回答侦探提出的问题。这与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书不同,波洛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在将读者导向错误的歧路,而埃勒里或者雷恩提出的问题往往是逻辑推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中,如果读者找到正确的思路,也就能在挑战读者之前,回答出埃勒里从医院用品柜中拿了什么东西以及向哈伯询问什么问题。

    识破逻辑陷阱。面对逻辑上合理的现象我们可以掉以轻心么?也不可以,要知道奎因是多重解答的高手。往往表面上看似合乎逻辑的结论,其实在其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真相。《凶镇》中一切不利的因素都指向吉姆,他似乎就是莱特镇悲剧的始作俑者,但是真相确实如此么?埃勒里本人也在这样的逻辑陷阱之中落马。中,埃勒里甚至三番两次得出近乎合理的结论,可是在真相面前都土崩瓦解了。中,埃勒里几乎让凶手牵着鼻子走。个中原因正是埃勒里(同时也会是读者)被其符合逻辑的外在现象所迷惑。而读者往往会犯下和《非洲旅行者》中三个应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奎因百年纪念文集简介 >奎因百年纪念文集目录 > 埃勒里·奎因的推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