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崛起
尽管是市委书记亲自相邀,“两户”代表一想到“八大王”事件,似乎依然感到心有余悸,因此,全体代表要求市委将袁芳烈的讲话每人发一本,作为白纸黑字的凭据。
两户会议有如冬天里的一把火,促使温州私营经济的星星之火向燎原之势发展。据当时媒体记载,瑞安一个挂靠学校的校办工厂,“两户”会议后总共100多员工中突然有四五十人辞职独立办厂。
最初,以扶植国有经济打击私营经济为己任的袁烈芳开始为温州的私营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温州历史上遭受的一系列打击开始陆续得以重新定性定论。
1984年,袁芳烈组织相关部门成立调查组,复查“八大王”案件。终于,1984年3月27日,被关押了186天的“电器大王”郑元忠被无罪释放。其他“大王”也获得新生,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翻开新的篇章。
此时,全国上下的大环境也日趋暖和,“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温州的个体户、私营业主终于感叹,守得云开见月明。
从1983年的一系列媒体报道中可以窥见当时“风向”的转变:《浙南日报》报道,“1月,市二轻系统59个集体所有制企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经济日报》报道,“2月26日,金华温州开办零担物资集装箱运输业务”;《人民日报》报道,“5月24日,经营承包改造落后企业,温州水泥厂扭转多年亏损局面,承包后第一个月产量超过前三个月总和”。
1983年,个体户叶永国荣获“全国先进个体劳动者”称号,赴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叶永国本是高中毕业,在市区小商品市场摆了个卖女装的摊位。最初,感到难为情的他躲在店面后面,让母亲在店里当营业员。在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体劳动者”之后,20岁刚出头的他当选为温州第一届个体劳动者协会副会长。
叶永国的事迹,标志着曾受尽歧视的个体户开始以正面积极的形象出现在温州的历史舞台之上。这一年,温州个体户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已有八九万人。
第二年,另一个姓叶的温州人成为全国名人。1984年5月,《人民日报》头版刊登消息:浙江省温州苍南金乡家庭工业专业户叶文贵,被政府破格提拔为金乡区副区长。私营业主成为正经八百的父母官,在当时的情形下不能不说是惊人创举。
第一代温企崭露头角
1984年开始踏上仕途的叶文贵感受到“不能承受之重”,无意中向媒体“倾诉”,而终结了自己的官场生涯。之后一头扎进“电动轿车”的研发中,最终“折戟沉沙英雄迟暮。”
尽管叶文贵的故事最终是以遗憾收场,但在四五年的时间里,叶文贵把一个小型家庭作坊发展成温州第一企业集团,成为显赫一时的苍南首富,他的故事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的温州私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苍南金乡的叶家是一个经商世家,其祖父早年在上海开银楼,其二伯父创办了上海自行车三厂,20世纪70~80年代全国风行的凤凰牌自行车就出自三厂。
1969年,叶文贵作为温州知青被分派到黑龙江偏远农村。
因会电工懂技术,叶文贵与当地矿务局素有往来。有着家族商业思想熏陶的叶文贵发现,当地矿务局长期需要大量铁锹木柄,而叶文贵所在知青点有着大量的林木。于是,叶文贵伙同几位知青一起开办了一家锹柄厂。到1978年温州知青返城前,叶文贵的铁柄厂市场已经从关外拓展到了关内。在穷山僻水的知青点,叶文贵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笔财富积累。
回乡后,他发现苍南金乡的铭牌徽章作坊已蔚然壮观,8万人口的小镇涌现700多家商标厂,从业人员1万多,全国一半以上的校徽都出自金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