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崛起


    但是徽章的原材料铝板多为外地采购,于是叶文贵召集亲戚集资组成家庭作坊,生产铝板。仅4个月,铝板厂的投资全部收回,到年底还净赚了20多万元。

    铝板制造的技术含量低,进入门槛低,因此叶文贵急流勇退,先后投资高频热合机厂、压延薄膜厂等,都如愿获得惊人收益。之后,他创建金乡第一个企业集团,可以说,这是整个温州的第一个企业集团。

    1984年,全国开始拨开计划经济的迷雾。在这年,用日本《国际贸易》一篇文章的话说:“中国进入真正的商品经济时代。”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肯定了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代名词),突破了经济建设中的束缚,正式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其中提出的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正是20年后中国积极努力推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雏形。对于决定,邓小平作出如此评价:“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

    温州民营经济中积蓄已久的力量乘势而出,汹涌爆发。

    1984年,温州乐清的补鞋匠南存辉与跑供销的胡中成创办了求精开关厂,这便是日后温州知名企业正泰和德力西电气的前身。

    与此同时,同是乐清人的“电器大王”郑元忠,被释放出狱后雄心不改,决定东山再起,开始第二次创业,办起乐清精益开关厂。当时的精益开关厂在合作形式上其实就是股份制,只是当时国家对这种经济形式还没有正式的名称。

    同一年,在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的陈敏不安于现状,突发奇想,缝制了五件风衣到市场上销售,赚了100元。于是开始正式涉足服装业,设计生产当时风行的蓝色牛仔裤。1986年,陈敏辞掉了研究所的工作,创办了温州华联服装厂,专门生产男式西服。第二年身价便逾百万,之后打造了“金顶针”西服品牌。1996年,陈敏与郑元忠、吴邦东合作,成立庄吉集团,陈敏担任董事长一职。

    1985年,在苍南县桥墩镇这个贫困的小地方,几个做啤酒批发生意的朋友找到桥墩卫生院牙医吴祖宗。他们看中了当地丰富优质的泉水,想创办一家投资35万元的啤酒厂。得不到国家的投资帮助,也无法从银行贷到款,朋友们来找吴祖宗筹措办厂费用。

    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吴祖宗被推选为厂长。吴祖宗带头以5000元一股入股,广招股东,8一个农民筹集到了37.5万元启动资金。

    资金的问题终于解决。而按照不成文的常规做法,办厂需要找挂靠单位。合股创办的企业既不属于国营,也不属于集体,因此几次三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也没有成功。最后,还是桥墩工商局“欺上瞒下”,给啤酒厂办了一张临时营业执照。

    没有挂靠单位的啤酒厂反而摆脱了束缚与掣肘,肆无忌惮地大胆推行所有权、决策权和经营权分离,在此基础上正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厂长的权利和业务。中国第一个正式的股份合作企业在温州苍南县农村诞生。

    事实上,最初的两年,啤酒厂发展并不顺利。直到1987年,时任温州市委书记董朝才带队在瓯海、苍南考察时,董朝才提出对那些“非驴非马”的企业,要定一个名:“过去有股份企业,有合作企业,我们把‘股份’和‘合作’合在一起,叫‘股份合作企业’。”之后,在董朝才提议下,温州出台了《关于农村股份合作企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文件一出,无疑表明政府认可了啤酒厂的身份,顿时让吴祖宗等人信心大振。股份合作制的定性,让啤酒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财富梦·温州大变局简介 >中国财富梦·温州大变局目录 > 第二章 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