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崛起
厂享受到政府的扶持,发展迅速。1990年前后,5000元的一股就能分到1000元的红利。
温州乐清市的赤脚医生赵章光亲眼目睹了掉发患者的痛苦,于是潜心研究治疗脱发的生发药水。却不料,这种医者仁心却成为一次历尽千辛万苦的创业历程。
为了研究生发药水,赵章光变卖家产,在家人身上做实验,经历了上百次的失败,终于在1974年左右,他的药水“章光101”研制成功。
然而,命运似乎在捉弄赵章光,卫生局把赵章光视为“假药骗子”、“江湖郎中”,并警告他,“以后不准再行医骗人,否则取缔法办”。
之后赵章光辗转温州、宁波、鹿城等地,申请行医,都遭遇失败。
1985年,通过《浙江日报》的一则广告,赵章光与河南郑州市亚美商店联系上,后经亚美推荐,赵章光当上郑州管城脱发专科医院的名誉院长,他开设了诊室,在郑州治疗13000多名脱发掉发患者。
后借助医院的上下斡旋,河南省科委主持召集全国著名皮肤病专家、教授、药理学专家,鉴定“101生发真正是有效”。1986年,脱发病研究所宣告成立,赵章光任所长。紧接着,郑州市“101”毛发再生精厂顺利建立。名声传播开来,在北京市民政局的邀请下,北京“101”毛发再生精厂创办,赵章光出任厂长。
纵观20世纪80年代的温州民营经济创业史,不论是叶文贵、吴祖宗还是赵章光,他们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泥腿子”,他们创办的企业与70年代“家庭作坊式”的创业已有截然区别,其生产规模、技术含量、组织形式等都不可相提并论。
到1986年,全市有股份合作企业10413家,年产值13.61亿元,上交税利9124万元,分别占乡村工业企业户数、产值、税收额的71.3%、71.5%和69.6%。
当时前往温州考察的经济学家费孝通在叶文贵的厂里转了三圈,赞叹:“了不起的新型企业家。”加拿大著名机电学教授不远万里跑来看叶文贵:中国农村想不到有你这样的奇人。
同时,叶文贵的经营思路已形成了企业管理体系:培养后备人才,选送职工去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培训深造;企业内部开办电大班、阅览室,组织职工知识更新和升级。
赵章光不为吃饭穿衣而创业的事迹更是打破了“贫穷是催生温州民企崛起的原动力”温州创业的固定模式。其研发的“章光101”在第十六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获得个人发明最高奖——奥斯卡发明奖和产品金牌奖,之后又陆续获得了11项国际大奖。
南存辉、胡中成、陈敏、郑元忠等人也在80年代创办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是今时今日温州名企正泰、德力西、庄吉等的起源,至今依然是温州民营经济的中流砥柱。
温州模式的兴起
20世纪80年代中期,温州经济一片繁荣。据当时的数据统计,温州永嘉桥头镇的“万元户”已占到80%;温州农村每百户自行车拥有量近60辆。而且,年轻人追求品牌高档的自行车,还掀起“摩托热”;宜山、金乡、龙港、柳市的农民纷纷盖上新房,大理石、抽水马桶等现代家具设备成为新房必有之物;少有问津的呢绒、绸缎等高档衣料和服装普遍进入人家;西装、连衣裙、风雪衣、健美裤开始流行;当时初中三年代培费1000元,高中三年2000元,费用高得令人咂舌,不少企业家还是不惜代价地把子女送往上海、杭州学习;致富光荣的意识已经深入到千千万万温州人的内心。
从1978年至1985年,温州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13.71%,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高达21.14%,人均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也达到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