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疯狂的“温州团”
“在杭州,一位太太在半小时内就拿下了10多套房子”这样的故事并不稀奇。

    2010年初,海南国际旅游岛项目获批,当地房价就如同坐上火箭般蹿升,三亚凤凰岛一处房产,已经卖到9万元/平方米,短短10天,涨幅高达130%。海南房价如此暴涨,与地产投资者的涌入不无关系:江浙投资者包机前往海南大小城市看房,东北投资者也开始疯狂扫货,一些宁波投资者甚至不去现场,直接通过海南项目在当地的代理商买房。

    事实上,在海南国际旅游岛获批之前,就有10万温商进驻海南,仅注册资本就达到上百亿元,实际投资运作的资金可能高达300多亿元。截止2010年2月,超过4000亿元资金流动到海南房地产。在海南,投资者们买房子就像在抢购大白菜,很多人甚至携家带口提着现金去买房。

    散户组团,偏好于商铺与住宅。而企业型的大炒家,则是“炒楼”甚至是“炒盘”。“胆大包天”的王均瑶是上海滩房产界最大的炒家。

    2002年,上海徐家汇的金汇大厦还是一座烂尾楼,多年来无人问津。10月,王均瑶以1.5亿元买下整座大厦,又用了2亿元进行了装修改造,并将大楼命名为“上海均瑶国际广场”。让人吃惊的是,王均瑶真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摇身一变的均瑶广场由烂尾楼成为甲级商务楼,寸土寸金,今非昔比。

    同样在上海徐家汇,还有一座出了名的烂尾楼——宝通大厦。这座楼建于1993年,1997年停工。荒废了整整5年后,2003年来自温州的飞洲集团买下大厦,3年后,“飞洲国际广场”一开盘,第一个月即刷新了上海甲级写字楼的销售业绩记录。

    接手烂尾楼,成为温州企业进军地产的新方向,为社会盘活沉淀的资产,有积极的一面。但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其中时,工程浩大债务复杂的烂尾楼往往如一个吸金的“大黑洞”,能让做实业的温州企业深陷其中,难以脱身,最终造成实业的空心化和资金链的断裂。

    2003年开始,更大的财团是炒房组织出现。来自温州的民营企业大佬章圣望、朱德龙、杨大明、郑步良、夏成强、黄杨花、陈明佐、杨宗好组建了“明虹投资”,目标瞄准的就是上海楼市。上海亚新生活广场是明虹投资第一个得手的“猎物”。

    2005年,明虹投资中的6位大佬又联手购得一处“烂尾楼”——建业大厦,此后大厦更名为“新建业大厦”,归于6人新建的明力德公司。明力德并没有计划成为“新建业大厦”的主人,只等价格上涨即立即出手。当时在上海从事房产投资的温州企业众多,乐清商人金福音创办的上海人民企业集团与温州第一民营财团——中瑞财团都有意接手此盘。

    2007年5月,眼瞅着“新建业大厦”将成为中瑞财团产业,岂料一场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炒楼纠纷战就此打响。以建业大厦为焦点,围绕在其周围的民间财团、福布斯榜上的温州富豪以及光大银行等各种势力,债务债权关系错综复杂。中瑞财团付出了大笔资金却并未得到楼盘,还陷入泥潭,明虹投资的亚新生活广场也被牵扯出物权纷争,金福音更是被指为此次谜团的始作俑者,将面对各种诉讼……2009年,建业大厦的身价已飙升到3亿多元,却并无一方受益获利。

    财团们的“商业暗战”,在普通百姓眼中,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那些隐藏在民间的炒房高手,却成为民众崇拜的对象。2006年6月,温州资深炒房客黄东升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他的炒房经也被广为传播。

    黄东升是一名政府公务员,一次偶然的机会成为温州最早的一批炒房客。1996年,他买了一套单价3800元的房子,准备自住,后来他发现这套房子在当时租金高达2500元,于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财富梦·温州大变局简介 >中国财富梦·温州大变局目录 > 第二章 疯狂的“温州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