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试论《坛经》的禅学思想
净,强调佛性本质永恒存在,清净本然,所以说佛性也就是本性、法性。佛性、法性本是一体,在有情曰佛性,在无情曰法性,而其本质是相同的。至于自性又名本性,又名法性,在体悟时,名为识心见性;在见性后,名曰本性。本是本来如此,本来清净,从这一意义上则名本心。万法在自性,性含一切法,所以称法性。就自性本质说,自性是清净性,自性是真如性,自性是智慧性,自性是空寂性,自性是含藏性。从自性功能上说,自性含容万法,自性观照万法,自性思量万法,自性生三身佛。所以自性是一种具有清净智慧和功能,超越一切而又具足一切的实体,是事物的本体、生命的主体。由上可见,本性、法性、本心、自心、自性、佛性,实质上是同体不同用而已,本质相同,随其大用而别标名字。由上佛性、自性义分析,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意义上,自性比佛性在意义上更接近本性,这大概也是《坛经》多用自性而少用佛性的原因罢。

    事实上,《坛经》把自心、自性、真如、佛性、本性是等同起来的,这也就是人人所普遍共同具有的、永恒的、绝对的、无所不在的心。慧能是典型的佛性论者,而它的佛性思想大量的以性、自性、自本性来取代,这就意味着,佛性依靠自己去领悟、实证。这种说法,就是把佛性进一步落实到众生当中,使人们更容易掌握自悟、自证的修行方法。但慧能的佛性思想,与传统的佛性,如来藏系的思想是有差别的,他融摄了般若实相无相说而将真性引向了人们的当下之心,强调佛性的不二之性,无可执着。欲知心要,须一切善恶都无思量,只要任心自任,清净佛性便自然显现。事实上,并没有一个清净佛性的独立存在,它只存在于自然的心念之中,或者说它就是自然心念的本身。这种对佛性的解释,充分表露了慧能禅法的般若无所得倾向。慧能将涅佛性论与般若空观作了有机的结合,作为解脱成佛的理论前提,而这两者又是相互联系、渗透、融为一体的,无前后次第可言,顿悟说突出在两者的统一性上。

    (二)顿悟解脱的目标

    慧能解脱论的终]极目的即是单刀直入的顿悟成佛,这也是《坛经》的中心思想。但这种说法并非由慧能首创,在传统佛教中,虽主张渐修,但也不乏顿悟的思想,如《阿含经》曰:如是精进住故,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如是修习不久,当得速尽诸漏。并且在其前竺道生的顿悟说已经很有影响了,但慧能之顿悟说在《涅经》的思想上又有所创新。慧能的顿悟说,从立论基础到顿悟的内涵都是有其新特点的,如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顿教大乘,念佛往生路遥。

    慧能顿悟说的立论基础是人们的当下的现实之心。所谓悟,就是任心自在念念不起执着,自心本性自然显现,这就决定了悟必在当下一念之中得以实现。顿悟说是用般若实相说改造了佛性论,把佛性真心皆统摄于当下一念之心,运用《金刚经》、《维摩诘经》的般若思想,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全新概念和修行方法,认识自心本来清净、自性本自具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而明心见性,顿入佛地,于刹那间自心等同佛性,便是成佛之时。因此,强调自心的觉悟,把自心的迷悟看作是能否成佛的标准。

    慧能认为,顿悟不假渐修,融修于悟之中,顿悟、顿修;顿修、顿悟,如《坛经》中多次强调顿修:迷即渐契,悟人顿修。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顿修是为了破渐次,由诸法寂灭,不立一切法,实际上,顿修也就无法可修。他说:悟此法者,悟般若法,行般若行,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名般若行。由于人的本性即是觉,所以,般若常在,不离自性。可见慧能把迷悟归于当下的一念之心,融修于悟中,顿悟顿修,其奥正是修而无修,以不修为修,这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试论《坛经》的禅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