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试论《坛经》的禅学思想
顿悟说的又一个特点。正因为如此,所以慧能又多次强调了法无顿渐,顿渐在机,关键在于自心的迷悟程度不同。他说:我此法门,从上以来,顿渐皆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这表明他的顿悟不但要识心见性,还要有见性之后的实践,这充分体现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法特色。

    《六祖坛经》是不是专讲顿悟,而废渐修呢?不然,因为六祖是传见性法门。圭峰禅师曰:理可顿悟,事须渐修。推根究底,法无顿渐,所以南北二宗也并没有什么不同,法即一种,见所迟速,见迟即渐,见疾即顿。而顿见清净自性之后,还必须去发挥自性的妙用,于事相上,念念不着,心心清净。诸法自性,本属我法二空之真理,世出世间染净诸法,皆同此一空理,故一悟一切悟,一空一切空,而自属于顿。同是大乘修行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若不顿悟,则不能自觉,自不觉便不能以法义觉他,而学佛无由起步,又怎能觉行圆满而证佛果呢?顿悟成佛,悟的是自性,是理上通达明了,而于事相上,还必须经过长时劫的修行,才能渐渐圆满福慧资粮,到达涅城,所经慧能在教诫行人时也说终身修行,定入圣位。这就是说,顿悟之后,也要久久修行,坚持不懈才入圣位,若生懈怠,则仍难免生死,所以初果罗汉也还有可能再退回凡夫位。

    慧能的顿悟说是与唐宋时期的佛学演化相适应的,安史之乱以后,慧能禅宗独盛,其它各派相继衰落,以繁琐的名相挥讨、追求文字为直下承当,不立文字,见性成佛的顿悟说所取代,从而也一改隋唐以来的如来禅而开始了祖师禅的禅风。

    四、《坛经》的般若思想

    《坛经》解脱论的实践,是运用般若思想来透视佛性论从而达到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可以说整个顿悟的过程,都是以般若不二的思想奠基的,所以《坛经》中的般若思想处处可见,可以说慧能是个佛性论者,同时更是一个中观学的发扬者。他的般若思想主要来自《金刚经》和《维摩诘经》,如《坛经》的唯心净土之旨,就是来自《维摩诘经》中的《佛国品》;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是来自《维》的斥舍利弗宴坐之旨;无住无相无念则是来自《金刚经》等,又《坛经》中曰: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莫起妄,即是真如本性,用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见性成佛道。所以说,慧能不但发展了佛性论,更与般若中观巧妙结合,创立了顿悟说的新形式,同时又把大乘佛学的精神实体拉回到人们的现实心中来,使早期佛教的心之解脱经过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的发展,又获得了新的形式,开辟了新的道路。

    (一)无注无相、无念的思想

    无注无相、无念是《坛经》的又一重要思想,六祖就是巧妙地运用这个手法,使佛性、真心统归当下的一念,自心觉悟、自心解脱,从而顿见佛性、顿悟成佛的。《坛经》中说:我此法门,从上以来,顿渐皆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就是无一切念,一切处无心,六根即无染,自然得入诸佛知见,即称无念,那么,入佛知见又从何而立呢?从无念立,如《维摩诘经˙观众生品第七》曰:从无住本,立一切法。《坛经》中曰:无念者,于念而不念于一切境上不染,名为无念,于自念上离境,不于法上生念,若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断即死,别处受生。所以无念是无的妄念,而不是离自念,是于念上除妄念,不于境上生执着分别念,并不是百物不思,若百物不思,一念断绝,等同木石。所以他说念念不断,念念相续,即真如自性起念,而念念生起,念念以般若观照,常离法相执着,这也就是,识自本心,自在解脱,是用般若实相,把真心拉向了现实的当下之心。所谓无相为体,诸法实相,是一切法无相,在无相中不去分别佛与众生,若起分别即见相起相,不见法界平等相。真如佛性本来无相,《金刚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试论《坛经》的禅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