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七章 遵义会议上的关键一票:王稼祥在长征中
些恼羞成怒,竟然起身拂袖而去。

    会议并没因李德的离去而中断,讨论继续进行,大家把目光集中到博古身上。博古听罢大家的分析,觉得是有道理的。现在蒋介石在前面布置了一个罗网,像李德那样死打硬拼往里挤是不行的。经过思索后他说,看来,只有照毛泽东同志的提议办,放弃去湘西的计划。但他对北上与红2、6军团会师的设想,还没有完全放弃。

    13日,红军西行进入贵州。17日攻占了黎平。在这里,红军有了长征两个多月以来的第一次休整,中共中央也有时间就下一步的战略方向展开进一步探讨研究。

    18日,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城举行会议,继续开展对两种不同战略方针的争论。

    博古认为,红军进入贵州以后,已经躲避开国民党军队的追击。目前完全可以沿旧路人黔,然后向东转入湘西,再一直向北,那里才有可能遇到最小的抵抗,实现与红2、6军团会师的原计划。

    李德因病没有出席会议,但托人把他坚持同红2、6军团会合的意见带到了会上。

    毛泽东发言,仍主张红军继续向贵州西北进军,争取到川黔边敌军力量薄弱的地区去建立新根据地,并对此作了细致的分析。

    王稼祥、张闻天都支持毛泽东的主张。

    会议经过激烈争论,绝大多数同志认为毛泽东放弃北上的方针是正确的,否定了博古、李德的错误主张。

    会议最后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明确指出:“鉴于目前所形成之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区应该是川黔边区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李德事后获悉会议作出的这个决定后,气得暴跳如雷,却又无计可施。他的“太上皇”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动摇。

    李维汉后来在他写的《回忆与研究》一书中,充分肯定了黎平会议决定所起的重要作用,它“既使红军避敌重兵,免遭灭顶之灾,又能放开自己的手脚,打运动战,主动消灭敌人。特别是使红1、3军团获得‘解放’,可以灵活机动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黎平会议后,红军沿着剑河、镇远、施秉、余庆和台拱、黄平、瓮安,一路横扫而过。

    12月31日,中央纵队开进瓮安县猴场镇。博古考虑到大家对今后的战略行动仍有不同的意见,便在1935年元旦,于猴场宋家大院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会上毛泽东重申红军应在川黔边地区先以遵义地区为中心建立新根据地的主张。多数同志赞成他的主张,认为红军应立刻抢渡乌江,攻占遵义。会议为此做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其中规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作报告。”这就在实际上取消了以往李德独断专行的军事指挥权。

    但是,此时还有争论,有些同志思想上还不通。为扫除统一行动的障碍,王稼祥向毛泽东建议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解决李德和博古的问题。毛泽东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提出让王稼祥先同张闻天通通气。王稼祥同张闻天谈话后,张闻天也同意王稼祥关于把李德、博古从军事领导岗位上轰下来的意见。他还说,毛泽东同志打仗有办法,比我们有办法,我们是领导不了啦,还是要毛泽东同志出来。

    接着,王稼祥又找其他负责同志一一交换意见,并取得了他们的支持。聂荣臻因脚伤坐在担架上,在行军途中听取并赞同王稼祥的意见。周恩来和朱德等同志历来就尊重毛泽东,在临时中央打击排斥毛泽东时,他们都没有改变对毛泽东的态度,这次都毫不犹豫地支持王稼祥的建议。

    中央红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红军长征人物谱简介 >红军长征人物谱目录 > 第七章 遵义会议上的关键一票:王稼祥在长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