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七章 遵义会议上的关键一票:王稼祥在长征中
因,而周恩来的报告侧重检查了军事错误的主观原因。

    毛泽东第一个发言,表示不同意博古的报告。张闻天站起来,也表示不同意。他从自己口袋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提纲,这是他与毛泽东、王稼祥经过酝酿研究后写成的,基本上是毛泽东的主导思想。张闻天在发言中尖锐指出,前一段错误的军事指导思想主要表现在对待蒋介石的堡垒设防,采用堡垒对堡垒的错误战术;在反“围剿”战斗中,不应当与敌人进行主力抗击,而且作战分散兵力;不能够利用19路军起义的有利时机,打击蒋介石,粉碎敌人的“围剿”战略;在部队突围的时候,张皇失措,犯了逃跑主义的错误;转移中明知敌人已经设好罗网,还坚持继续与2、6军团会合的错误主张等等。

    下午开会,毛泽东首先发言。他一开始就批评博古的总结报告,指出这个报告不是实事求是的,而是在替自己的错误做辩护。他说,我认为,“三人团”在指挥红军对付敌人的第五次进攻时,不客气地说,是犯了军事路线上的错误。这个错误在整个战争中,归纳起来,表现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进攻中的冒险主义,第二个阶段是防御中的保守主义,第三个阶段则为退却中的逃跑主义。毛泽东的论点得到不少人的赞许。接着,他对自己的论点进行了深入的说明。

    毛泽东的发言当时没有留下记录,后来他在陕北红军大学的讲演《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反映了当时发言的基本观点。毛泽东认为,要使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首先要搞清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是什么。他指出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是:(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又经过了1924年至1927年的革命;(二)敌人的强大;(三)红军的弱小;(四)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应该根据这些特点来判定我们的战略战术,即“中国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以及“中国红军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敌人”,这就“规定了战争的持久,而且如果弄得不好的话,还可能失败”。

    毛泽东提出战略退却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因为顾到不能迅速地击破其进攻,为了保存军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他批评博古和李德主张所谓的“御敌于国门之外”。指出:“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辟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03页)

    毛泽东说,博古和李德的原则归纳起来就是:“以一当十,以十当百,勇猛果敢,乘胜直追”,“全线出击”,“夺取中心城市”,“两个拳头打人”。敌人进攻时,对付的办法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先发制人”,“不打烂坛坛罐罐”,“不丧失寸土”,“六路分兵”;是“革命道路和殖民地道路的决战”;是短促突击,是堡垒战,是消耗战,是“持久战”;是大后方主义,是绝对的集中指挥;最后,则是大规模搬家。并且谁不承认这些,就给以惩办,加之以机会主义的头衔,如此等等。(《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05页~206页)实践证明,这些原则都是错误的。

    毛泽东还批评李德只知道纸上谈兵,不考虑实际情况。要知道战士是要走路,也是要吃饭的,还要睡觉的。不考虑行军走的什么路,是山地,是平原,还是河道,只知道在地图上划一划,限定时间打,这当然打不好。毛泽东还进一步指出博古和李德的领导方法是“极端的恶劣”,“包办军事委员会的一切工作”,“采取各种压制的方法”,所以“下层指挥员的机断专行与创造性是被抹杀了”。(郑广瑾、方十可《中国红军长征记》第228页)

    毛泽东讲了大约一个小时。他的发言态度诚恳,根据充分,富有哲理,且有很强的说服力,使会场上许多人十分信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红军长征人物谱简介 >红军长征人物谱目录 > 第七章 遵义会议上的关键一票:王稼祥在长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