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3 方法 第十三章 心理逻辑
理保护的固定模式被激活,她要报复,对伤害了她的人进行攻击。
第三种表现:面临高考时在心理上无法坚持下去,这个挫折,使她后来在心态上、衣着打扮上、交友上都失去了改变自己的勇气,成了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
由于不能从母亲那儿得到爱,她怕从父亲那里也得不到爱,这是她的心理背景1父亲期待她成为一个和母亲不一样的有出息的人。她知道父亲对自己这样期待。她的心理背景2她强迫自己符合父亲的期待,因此扮演了一个很乖但懂得按主流价值观去奋斗的人的角色。主要观众,是父亲,也包括她自己在高考前,她的演出一直很成功,但由于是害怕得不到爱,而非兴趣来扮演这个角色,她活在一种心理不平常的状态中,靠加油打气来支撑,因此,在巨大的压力下,高考前,她崩溃了她在心里知道:自己只是在强迫自己扮演一个角色,内心实际上缺乏力量,并不自信。她无法再骗过自己。而意识到这点,她失去了继续扮演这个角色的力量这件事产生这样的心理后果:她意识到自己的弱小,知道强迫自己来显得自信不过是一种自我欺骗,因此在心态上,衣着打扮和交友上,都失去了勇气。
我不知道你看到没有,这位官二代同学,实际是一个善良的、有基本是非观的人。这一点,到现在都没有沦陷,否则她的心理会扭曲得很难看。
她在网上找到了我,我的分析,她回答说非常精准,希望我能出出主意帮她改变。
我的主意是:她缺乏一个目标,一个把自己的善良升华的目标,比如,大可以在和人民群众打交道时,尊重他们、为他们奔走呐喊。这样,她在心理上就慢慢改变了和别人、世界的关系,也会改变自己。
7、一个所谓的正常人看起来不正常的行为,是大有深意的
以上对心理逻辑的梳理,针对的情境,都不是短时间内在一个空间里发生的,更适用于我们的自我分析,以及对一个人的心理演变、他是什么人的破译。
但我们平时和人打交道,会经常碰到在一个时空情境里发生的情况。
所以,下面我们开始第三个运用:在一个人和我们互动时,从他的语言、行为中,破译他的心理逻辑。
有个职场新人,讲了一个发生在他身边的真实故事。
在我刚进入一家广告公司的时候,有一个同事主动跑过来跟我打招呼,显得挺热情。但是跟他瞎聊了一下,发现跟他沟通有点困难。比如我说A他会听成B,而他说B呢,我却听成A。另外,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人挺躁动的。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天,这个人一到公司就开始向我和其他的同事问一些问题。比如他问了我一个问题:如果你能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七个字在一分钟内倒着念,我就给你五百元。但过了一会儿,他又说五百万元。我当时觉得他有点怪怪的,但也没有多在意。
其他同事围了过来。他们也开始对他提的问题和喋喋不休的讲话有些不满。后来,他有一个行为躺在公司的沙发上。然后,你可以想象到,其他同事对他说:上班期间不要这样子。
他就在那边说:没事,我会跟总经理沟通,你们不用管,没有你们的事情!
大家没有办法,只有不满。静默了一段时间,他突然歇斯底里地狂笑,而且笑得异常大声,异常恐怖!突然之间,他对桌子椅子狂砸一通,并且对两位对他指手画脚的同事说:我是总经理!你们可以不用干了!现在辞职马上出去!随之,他手指向我和另一名同事,你们可以留下!
我当时懵了,尽量安抚他的情绪。但是,他已经无法控制自己了,像发了疯一样,对公司的花瓶、桌子、空调一顿乱砸,同时也不放过别的公司的物品。最可怕的是,玻璃门也被他踹到完全碎掉。事后我看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