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二章 外国人
世所罕知的属于中国党和国家乃至于共产国际机密的事情。

    1964年5月27日,他在作为东德党的主要喉舌的中央机关报《新德意志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毛泽东以谁的名义讲话》的署名文章,在其中他大肆歪曲谩骂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公开向中国党及其领袖以至领导政策宣战。

    随后又对其长篇回忆文章《从上海到延安》作了大量补充修订,于1973年正式出版了单行本《中国纪事》,里面详细记载了长征,这本书很快在苏联等国被译成多种文字发行,成为了当时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歪曲和攻击的重要书籍。《中国纪事》出版后还不到一年,1974年8月16日,《新德意志报》上发表了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的讣告,宣布“奥托·布劳恩同志于1974年8月15日逝世,终年73岁”。

    李德在中国7年的岁月里,曾经结过两次婚。第一位夫人名叫萧月华,两人是在瑞金结婚的,由组织上安排,为了解决李德在华期间的个人生活问题。萧月华是广东大埔一个农民的女儿,当时在少共中央文书科担任文书。两人语言不同,婚姻生活很不愉快,经常吵架,两人曾经有过一个小孩。但这段“涉外婚姻”在长征后就解散了。新中国成立后,萧月华被授予大校军衔,享受正师级待遇。1983年11月因癌症病逝于广州。

    李德的第二任妻子李丽莲是1937年底同江青一起从上海投奔延安的舞蹈演员,年轻漂亮,活泼开朗,文化层次高,李德对她十分倾慕。李丽莲则看中了李德特殊的身份和他在延安还算优越的生活待遇。经过一段接触,他们相爱了,1938年,李德找到了中央组织部书记陈云,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以便参加党的生活;另一个是申请同李丽莲结婚。对这两个要求,陈云代表组织同意。由于李德的第二次婚姻有一定的感情基础,所以还算比较平静和幸福。但当1939年李德离华返苏提出带李丽莲走时,因为手续未全没有得到批准。李德只好和结婚不久的李丽莲挥泪告别,独自远归。谁想此一去竟成永别,两人再未谋面。

    李德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国纪事》中并没有提到萧月华这个名字,他只写及了与李丽莲的婚姻。其实李德和李丽莲相处的时间要比与萧月华的短暂。李德在来华前结过婚,他的妻子名叫奥尔加·贝纳里奥,两人曾一起被关入莫阿比监狱。

    朝鲜人武亭

    朝鲜人武亭,在长征出发时任第一纵队第三梯队司令员。黎平会议后,部队整编,武亭调任红三军团炮兵营营长。

    武亭于1905年出生在朝鲜咸镜北道镜城郡,在汉城长大,真名叫金武亭。1919年,14岁的他参加了著名的“三·一”反日爱国运动,这是他革命生涯的起点。1923年3月,为了寻求复国的途径,他渡过鸭绿江来到中国,经东北到了北平。从此一呆就是二十多年。

    1924年他进入北方军官学校(一说是东北讲武堂),学习炮兵专业。由于军事才能过人,年仅22岁就成了炮兵中校。1925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最早是参加了上海工人暴动,此后辗转回到内地,成为彭德怀的部下,他和彭当时部队里唯一会用炮的两个人。后来他还到苏联学习过炮兵技术,这点尚无更多史料证实。

    1931年他担任了红军中央军委炮兵团团长,在红军时期,战功赫赫的武亭升迁很快,最后竟进入中国共产党军事委员会,对于一个没有政治后台的外国人来说,这的确是破格的晋升。

    长征时,武亭作为中央军委直属的炮兵部队指挥官,是典型的救火队,不论是在进攻,还是在断后时,都广泛地担任了火力支援任务。不久武亭出任军委纵队第三野战梯队司令,指挥包括炮兵营、工兵营、运输第一大队和附属医院在内的技术兵种,后又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红军(1934—1936)简介 >红军(1934—1936)目录 > 第十二章 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