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二 红军是怎样过雪山草地的?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当年长征的真实情景到底是个什么样?笔者在重读自己所珍藏的《雪山草地行军记》时找到了答案。
这本原汁原味记载红军过雪山草地的小书不到4万字,1948年11月由东北书店初版印行1万册。该书作者杨定华是红军队伍里的第一位报务员,后调到苏维埃大本营的瑞金无线电学校任教员,还曾在红军总司令部无线电队六分队任机务主任。
红军长征前夕,周恩来副主席亲自与杨定华谈话,问他是否愿意同红军一起北上抗日。杨表示同意后,周副主席就让红军总司令部管理科发给他两套新军衣。次日晚,杨定华便随红军总司令部踏上了长征之路,从江西一直走到陕西,休整数月又随红军东征到山西。这本书是杨定华于1936年春回上海治疗胃病时,偶见《巴黎救国时报》上刊有红军西行见闻录,便将长征中记忆最深的雪山草地行军的一段往事写下来给那家报纸投稿,结果很快就被刊载出来,从而为红军长征留下一份十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书中以独特的视角,记载了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过程中的各个重大事件和作者亲闻、亲历的事情。
“雪山草地”是指四川、西康、青海至甘肃之间非常广阔的三角地带,这些地方人迹罕至,有的在地图上也找不到。在红军之前没有任何一支军队经历过如此的艰难困苦。当时作者所在的部队爬雪山走了31天,踩在脚下的雪山有五、六座,山地行军约2700里;草地行程7天,约600里(每支部队的行程会有所不同)。
翻过了好几座大雪山
1935年6月初,来自南方、穿着单衣的红一方面军开始过甲(夹)金山。他们本想以酒御寒,但不到百户的当地人中已无酒可寻。所以,上山前每人喝了一碗辣椒开水御寒。甲金山每天下午前大雪纷飞,且空气稀薄,气压太低,无法快走。书中提及,红一军团长林彪因身体衰弱几次晕倒,是在大家帮助下才闯过甲金山的。当队伍旗开得胜胜利下山时,红军的歌声便震动了整个山谷,红旗满天,爆竹庆贺。毛泽东、朱德出席了当晚的联欢庆祝会,载歌载舞,各种游艺和中西乐器演凑应有尽有。
在重镇达雄,红军战士见到了十几层高的喇嘛庙,画满佛像的经堂。当地人民以青果面、包谷为主食,间以牛羊肉、牛奶牛油。镇上的店铺多达数十家,其中也有汉人在此做生意的。到了茂功,红一、四方面军部分干部以宏大的天主教堂为会场举办联欢会,红五军团的剧团表演了“烂草鞋”活报剧,剧中挖苦了敌军追兵之无能与我军之英勇,笑得全场同志肚子痛。
从两河口出发至卓克基有120里行程,其间顺利越过又一座大雪山后,却碰到当地土司率番民在一个能容纳数千人的七层土楼里阻挡红军前进。红军施放照明枪将其吓退,掉队的战士则被番民杀害。这种民族隔阂皆因川军抢其金矿、名贵药材、大行镇压与屠杀番民而令其十分仇视汉人所至。此况下,红军便通过通司(翻译)说明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红军只是借道而行,不需任何“进贡”,而且红军愿意帮助番民反对汉官压迫剥削。番民见到红军之诚意,便陆续回家,并把粮食卖给红军。这样一来,国民党反动派和当地土司相勾结实行所谓“坚壁清野”的计划终告破产。
行军途中,终年积雪过丈,河流错杂,森林茂密,难辨方向,行进十分困难。红军总司令部直属机关到达梭磨后,就在一个能容纳数千人的喇嘛庙里安营扎寨,朱德和毛泽东也临时在这里办公。此后,红军又闯过了马塘雪山,同时受到飓风、雨雪、冰雹与空气稀少的洗礼。接着,队伍又沿浪高数尺的险河挺进,另一面则是危崖绝壁,其间的羊肠小道仅容一人通过,江西出发时带来的骡马在此地跌死的甚多。
行进途中,得知再往前走粮草问题将更为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