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五、兰考:焦裕禄的县城
    因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兰考是1965年中国最知名的县城。兰考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开封市东侧。和大多数紧靠黄河的城市一样,兰考历史悠久。它是西汉丞相陈平和南朝才子江淹的故乡。但是兰考能够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历史上被人记住,更多的是因为一位县委书记:焦裕禄。1962年12月,焦裕禄调到兰考县,任县委书记。当年焦裕禄就带领兰考人大量种植泡桐树,用以挡风固沙,同时改善地方经济。焦裕禄病逝之后,因为新华社记者穆青的一篇文章焦裕禄和兰考名扬四海。焦裕禄亲手种的油桐至今还被保护起来用来纪念他——兰考油也成为兰考的支柱产业之一。此后,几乎在每个政府觉得需要清明吏治的时刻,焦裕禄和兰考就会被再度提起。

    1965年,新华社副社长穆青在去西安的途中路过郑州。新华社河南分社的记者向这位45岁的官方通讯社副社长汇报分社的工作。记者对穆青说,河南东部灾区干部群众抗灾自救的事情很多,也很感人。穆青以前辈的口吻对记者周原交待说,要到灾区去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做一名称职的好记者。他说,要在10天之内找到一个好的采访对象。

    1921出生于河南杞县的穆青是当时中国最知名的红色记者之一。16岁的时候,穆青就在山西临汾参加了八路军,两年之后,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后来的很多红色作家和红色记者一样,穆青也毕业与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鼎鼎大名的鲁艺在当时是中国左派文学的圣地,鲁艺的教师包括知名的作家周立波、何其芳和周扬等。随后,1942年,穆青进入中国共产党中央的机关报《解放日报》工作,此后穆青一直以一名记者的身份为中国共产党工作,1959年时,他已经成为官方通讯社新华社的副社长。毛泽东曾经给新华社题词说:新华社要把地球管起来。一贯重视宣传的毛泽东对新华社这个官方的喉舌异常重视,新华社记者的一篇文章甚至能够影响一位地方政府官员的职位,决定他是受到惩罚还是得到升迁,或者让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人一夜成名天下知。新华社记者采写的稿件往往有特殊的通道可以抵达中国的上层政治人物;即使不考虑这一点,它的传播效果也非常惊人,在那个年代,大部分报纸都要刊登新华社记者采写的同一篇稿件,尤其是重大新闻事件。作为新华社副社长的穆青在当时也可谓位高权重。

    记者周原在老领导的指派下在河南各地寻找能够满足这种宣传需求的理想人物。周原来到当时的重灾区兰考。按照新华社记者的采访习惯,他们首先到政府部门了解情况。周原就在兰考县委大院见到了兰考县委的新闻秘书刘俊生。刘俊生向周原介绍了刚刚病逝的兰考县县委书记焦裕禄的事迹。后来的记录说,刘俊生讲到动情处,就开始哭。周原采访的另外一个人,兰考县县委副书记张钦礼也给这名前来寻找典型英雄事迹的记者讲了18个小时的焦裕禄,“周原记了一天一夜,也哭了一天一夜”。

    当周原回到郑州时,才发现,焦裕禄的事迹在半年前已经被《河南日报》报道过。他的同事建议他等到焦裕禄迁坟时再写。可是周原认为自己找到了穆青所要求的好的人物和好的采访对象。他把穆青和另外一位新华社记者冯健带到兰考。后来冯健在一篇回忆穆青的文章中写道:“1965年冬,穆青、周原我们一行赴豫东老灾区兰考及其附近的杞县、睢县、宁陵、民权县采访、调查。三年经济困难的阴影还在笼罩着这一大片灾区。广大农民群众勒紧裤带同灾害进行殊死苦斗,决然向贫穷宣战的情景,极大地震撼了穆青的心灵;焦裕禄在大雪封门、飞鸟绝迹的日子,自己扛着粮食走进饥寒交迫的五保户的柴门,以重病之躯领导着兰考36万群众向风沙、内涝、盐碱誓死抗争的形象,在穆青心里树起了一座无言的碑。他不能不联想到的是,在严酷的抗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共和国记忆60年·成长地标简介 >共和国记忆60年·成长地标目录 > 一五、兰考:焦裕禄的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