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天安门:风的起源
天安门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权力象征的地标建筑之一。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历史上也不止一次扮演过重要角色。发生在1976年天安门广场的四五运动毫无疑问是促使四人帮覆亡、邓小平出山等随后一系列变革的关健诱因。从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开始,城楼上和城楼下广场的变迁都是整个中国变迁的一个风向标。天安门城楼是中国明清两个王朝的宫廷正门,正对长安街。建国之后,政府扩建了城楼下的天安门广场,让这个广场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人民广场。1987年11月,天安门城楼正式对游客开放。
“八点左右,一辆市公安局的广播宣传车被砸,车子被推翻在地,车身和喇叭都被砸扁了。九点以后,人民大会堂门口围了一万多人。广场上人最多时,估计近十万人。这当中除极少数制造事端的坏人外,绝大多数是过路围观的群众。一部分人在纪念碑周围,绝大部分集中在广场西边,人民大会堂东门处。有十来个青年被闹事的坏人围打,他们头上都被打出了几个大血包,脸浮肿,流着血。闹事的暴徒叫道:‘打死他!打死他!’一个警卫战士出来劝阻几句,立刻被闹事的坏人把领章、徽帽全扯掉,衣服被撕开,打得满脸是血。这些坏人还猖狂说:‘这个场面谁镇得了,中央没一个人治得住,他要是来今天也就回不去了!’反革命气焰极为嚣张几百个工人民兵,为了保卫人民大会堂,排着队走上大会堂走廊,被闹事的坏人割裂成几段。这帮坏家伙还不断狂呼反动口号,人群中谁要反对他们,就被这帮家伙乱拳猛揍,打得头破血流。有的人被打后还拉到纪念碑前罚跪,‘认罪’。当日下午,这一小撮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更加猖狂。他们烧毁了给值勤工人民兵送水、送饭和公安部门的汽车,一共四辆。五点左右,这伙坏人又冲进那座营房,带走和殴打了门口的警卫战士,砸开底楼的窗门,把屋里的东西洗劫一空。收音机、被子、床单、衣服、书籍等全部都被这帮反革命分子扔进火堆,还烧毁和砸烂了首都工人民兵的自行车数十辆。现场黑烟冲天,一片反革命喧嚣声。营房的玻璃几乎全被砸烂,接着他们就放火烧着了这座营房。广大革命群众对这场反革命政治事件极为仇恨。但是这一小撮坏人竟得意洋洋地说:‘这就是群众的力量。’”
历史的镜像经常让人迷惑,比如我们在上面所看到的对一次政治事件的描述。其中使用的手法(对事实的选择性描述和歪曲,采用色彩鲜明的语气和描述方法)和使用的词语(“反革命气焰”、“一小撮反革命分子”、“破坏活动”、“猖狂”、“喧嚣”)我们今天仍然很熟系。
这是1976年周恩来逝世后,4月8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对天安门广场上人们自发聚集起来,表达对过世的政治领导人的悼念的报道。这场纪念活动最后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游行。周恩来的逝世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内两种力量公开对决的导火线,也成为那个模糊的“人民”表达自己不满意见的决堤口。
在备受尊敬的共和国总理刚刚逝世不久,1月9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通知,要在10日和11日举行周恩来遗体的告别活动,12日至14日举行吊唁仪式,15日举行追悼大会,全国降半旗致哀,停止娱乐活动一天。在1990年代的中学语文课本上,仍然保留着一篇名为《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篇目,数以百万计的“人民”自发的聚集在通往八宝山的十里长街上,痛哭流涕。
几乎所有接触过他的人都被周恩来的魅力所折服。他风度翩翩、为人正直,给人以“扶大厦于将倾”的贤达形象。被他折服的人包括美国的国务卿基辛格、著名记者和作家白修德等众多以个人名望和判断力知名的人。在所有人的描述中,周恩来都几乎是以完人的形象出现。他让人想起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总是不时出现的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