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082、马石山上十勇士——记胶东军区十三团英雄班长王殿元等十勇士
    往返破敌“网”,血路开复关。

    1942年11月,胶东大地渐渐换上了冬装。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亲自指挥日伪军两万多人,对胶东抗日根据地开始空前残酷的大“扫荡”。11月21日,各路敌人一齐出动,采用“铁壁合围”、“分进合击”、“对角清剿”等战术,严密搜索,梳篦式进犯。白天,他们以密集的队形平推并进,步步紧逼,无山不搜,无村不梳,烧草堆,挖新坟,掘地堰,清山洞,连荒庵山寺也不漏过;夜晚,他们野地宿营,燃起一堆堆篝火,岗哨密布,把山口、要道全都控制起来。敌人将这称作“拉网大扫荡”。被“网”进来的,有来自莱阳、海阳、文登、牟平、栖霞、福山等地成千上万的群众,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人们看到漫山遍野的日伪军,慌不择路,乱纷纷地向马石山逃命。

    马石山,位于乳山县西,因有石似马而得名,东西走向,绵亘十几公里,主峰海拔467米,山岭蜿蜒曲折,松树、柞树等林木茂密,地势险要。这里正是敌人“拉网扫荡”的“收网”处,敌人企图在马石山把抗日军民一网打尽。

    被围困在山前坡的群众约有2000多人。当人们听到四面敌人密集的枪声越来越近时,惊慌地乱成一片,有的往山沟里跑,有的往树丛中钻,也有的坐在地上不知所措。

    正当人们走投无路,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忽听西面传来一阵喊声:“八路军来了,咱们的八路军来了!”大家循声望去,只见10位八路军战士,头戴钢盔,腿裹绑带,身着灰色棉军衣,大都肩扛三八大盖枪,正向群众走来。这是胶东军区五旅十三团七连二排六班的10位战士。几天前,这个班去东海军分区执行一项任务,完成任务归队途中路过这里,也被兜在“网”内。他们见这里有这么多老乡被围,决定留下来带领乡亲们突围。他们已分批带领许多老乡冲了出去,现在又返回来,准备把困在马石山前的乡亲们也救出去。

    人们看到亲人八路军来到面前,感到大难中有了希望,一下子把10位战士围了起来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他们,争着向他们诉说周围的情况。

    战士们听着乡亲们的诉说,一个个紧握双拳,抱定了誓死掩护群众突围的决心。这时,只见一位二十四五岁的战士,拨开人群,一个箭步跨上梯田的石墙。他个子不高,但长得虎头虎脑,墩实健壮,紫铜色脸,两道粗黑的浓眉下忽闪着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显得格外精神,他的皮带上拴着一个搪磁碗,碗套上还绣着鲜红的五角星。他就是六班班长王殿元。他用亲切的目光望着乡亲们,亮开嗓子说:“乡亲们不要怕,咱们地熟、路熟,还愁冲不出去吗?乡亲们尽管放心,我们带领你们往外冲,有我们在,就有大家在……”

    王殿元的话刚讲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拉着两个孩子挤到他面前,焦急地说:“这两个孩子的爹妈,都是为打鬼子牺牲的,上级把他俩寄养在俺家里,说什么也不能让他们再落到鬼子手里,俺这把年纪了,死了没什么,你们想法把孩子带出去,让他们长大了给爹娘报仇吧!”

    战士们个个心如刀绞。一大个子战士大步走到大娘跟前,用坚定的口气对老人说:“你老人家就把这两个孩子交给我吧,只要有我大老赵在,就一定能把这两个孩子带出去!”这个大个子战士名叫赵亭茂,是六班的机枪射手,他和王殿元都是十三团七连的老兵。几年来,他俩参加了上百次大小战斗,在战火中得到了锻炼和考验,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六班的战斗骨干。

    这时,班长王殿元再次招呼大家说:“各位父老乡亲放心,我们是人民子弟兵,是共产党、毛主席教导出来的革命战士,生死和大家在一起。我们一定把大家带出去!”

    夜幕降临,马石山隐没在苍莽的夜幕中。敌人在马石山四周燃起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共产党抗战英杰·救亡先驱录简介 >共产党抗战英杰·救亡先驱录目录 > 082、马石山上十勇士——记胶东军区十三团英雄班长王殿元等十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