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桥“质问”彭文应
张春桥这位“打手”,化名“吴松”打了陈仁炳一棍子,又化名“常孰”打了彭文应一棍子。
那是在一九五七年七月十九日,上海《解放日报》上发表了署名“常孰”的文章,那标题便咄咄逼人:《质问彭文应》。
张春桥写道:
彭文应现在改变了战术。原来他同他的一伙商定了三条锦囊妙计:一不讲话,二讲一点,三大辩论。认为凭这三条,足以制敌取胜。时局的发展同他们的估计相反,三条妙计失灵。不讲话,不行;讲一点,藏头露尾,也无用;大辩论,拿不出货色,不敢出场。于是改变战术,说是个别的话讲错了,这是有的,是思想问题,不是政治问题;说是只有言论,没有行动。彭文应说:可以用“我的一切生命、人格及儿女负责担保”自己不是右派分子,不曾反共、反人民、反社会主义。
这种担保是可以令人相信吗?否,这完全是欺骗。
谁是左派,谁是右派,这是有言论有行动可查的……
彭文应,一九五七年名震上海的“大右派”。上海《解放日报》除了发表张春桥的《质问彭文应》之外,在短短的三个月里,发表了近二十篇批判彭文应的文章:
六月十九日,《彭文应有严重反党言行,民盟上海市委机关盟员予以揭发》;
六月二十二日,《反党好汉彭文应》;
七月五日,《彭文应借视察寻找火种》;
七月十三日,《简评彭文应的大进军》;
七月十四日,《彭文应在浙江南道上说了些什么》;
七月二十一日,《彭文应的“太过”与“不及”》;
……
彭文应,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民盟上海市委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他除了遭到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的猛烈抨击之外,还受到各报大轰大嗡。
一九五七年八月十一日,《人民日报》发表《为章罗联盟打天下卖足气力——彭文应是罗隆基的一等功臣》。
七月二十六日,《中国青年报》则发表《右派分子彭文应的嘴脸》,称彭文应为“罗隆基在上海的第二员大将”。不言而喻,那“第一员大将”是指陈仁炳。
从毛泽东一九五七年七月九日在上海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也可以看出,提到陈仁炳,紧接着就提到彭文应。
一九五七年八月二日,上海印行了《右派分子彭文应的反动言论摘要》,分为八大类,内容十分“丰富”。
为了了解彭文应其人,笔者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三日采访了彭文应之子彭志一先生。
据告,彭文应乃江西安福人氏,和罗隆基、王造时同乡。彭文应生于一九零四年。天资聪颖的他,十三岁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和罗隆基、王造时同学。这样,他和罗隆基、王造时同乡又同学。
彭文应参加过“五四运动”。一九二五年,二十一岁的他赴美国留学,获政治学硕士学位。一九三二年回国,出任上海法学院、光华大学教授。一九四六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一九四七年,当中国民主同盟被国民党宣布为“非法团体”后,他出任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地下支部主任委员。
我在一九八五年初,曾在四川成都采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民盟四川省委主任委员潘大逵先生。他曾赠我他所写的《我们不能忘记彭文应》一文。内中,有一段写及彭文应和周恩来的交往,给我印象极深:
三十年代初文应在上海,一天去看一位朋友,正相畅叙,忽又有一仪表堂堂身着西装的不速之客来访。因见客房里有陌生人,便不肯进入,只在过道中和文应之友交头接耳私语几句,文应之友便立即匆忙跑进寝室寻找什么,客房的门开着,文应和站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