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戈扬主编的《新观察》遭殃
    一九五零年,毛泽东的政治秘书、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为了筹办《新观察》杂志,找了四位女将商量。胡乔木为《新观察》定下了十六字方针,即:“图文并茂,活泼清新,古今中外,无所不谈。”

    这四员女将是戈扬、浦熙修、子冈、郁风,中国着名的四位女记者。

    在中国的新闻界,把这四位女将称为“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之一戈扬,就被胡乔木点名,从上海调往北京,出任《新观察》杂志首任主编。

    然而,在一九五七年,戈扬和浦熙修、子冈一起,都被划入“右”册……

    戈扬是江苏海安县人,生于一九一六年。一九三七年毕业于镇江师范学校。一九四一年在苏北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共。她担任过记者、编辑、新华社苏南支社主任、苏北分社社长、华东总分社主任。一九四六年任山东《大众日报》采访部主任、《潍坊日报》副总编辑。

    一九四九年,戈扬来到上海,出任新华社华东总分社副总编辑。

    一九五零年起,出任北京《新观察》杂志主编。从此,戈扬的命运和《新观察》杂志休戚相关。

    在一九五七年“反右派运动”中,《新观察》遭到了猛烈的炮轰。

    《新观察》遭到批判,最初的导火线是费孝通。一九五七年七月九日,费孝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小组会上交代:

    “《新观察》记者中有我的学生,我想利用《新观察》约稿的关系,开拓一个扩大我思想影响的园地。”

    费孝通所说的他的学生,就是黄沙,任《新观察》杂志记者、社会生活组副组长。

    一九五七年七月十七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署名“林今”的文章《质问新观察》。这篇文章以费孝通为突破口,攻击《新观察》。因为费孝通已成了“右派分子”中的代表人物,所以只要把《新观察》和费孝通“挂钩”,就能把《新观察》向“右”推。这篇文章写道:

    《新观察》最近发表了不少反社会主义和煽动性的文章,这些言论和右派的思想一脉相承,表现了编辑部严重的右倾思想。

    五月十六日出版的第十期《新观察》发表该刊对百家争鸣的综合报导,题为《蓓蕾满园乍开时》一文,便是大量地贩卖了右派的私货。这篇文章首先把费孝通的《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一文大大赞美了一番。大家都知道费孝通在那篇文章中写了些什么,他认为在党提出百家争鸣的方针以前,没有春天,有的只是严寒和冰冻,现在也只不过是早春天气而已。本来这只是反映费孝通个人以及极少数落后分子的心情,但《新观察》在复述这篇文章时,以赞美不绝的口吻说:“费孝通先生的感受,是有一定的代表意义的。因为‘早春’确实说明了知识分子当时的心情。既然是早春的气候,就不免寒暖无常。”他又肯定地说:“早春天气的比喻,看法大家一致。”这里人们不觉要问,《新观察》用什么观点进行观察,而得出结论说早春的比喻是和大家的看法一致呢?和谁“一致”呢?“大家”指谁呢?

    “反右英雄”姚文元,也加入了批判《新观察》的行列。他于一九五七年七月十九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新观察〉放出的一支毒箭》一文中,批判道:

    五月十六日的《新观察》上,有一篇“一个月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情况小记”,题为《蓓蕾满园乍开时》,作者为“本刊记者”,登在第一页。

    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这篇文章是向党进攻的一支毒箭……

    《新观察》这篇文章在替什么人说话,是够明白的了。《新观察》是作协领导的文艺性刊物之一,报刊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我写这些文章的用意,就是希望这个武器能够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而不是掌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反右派始末简介 >反右派始末目录 > 戈扬主编的《新观察》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