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许杰的喽罗”的厄运
不知道有这样一个青年,因为收到我的信,就被“错划”为“右派”。由于他很忠诚,不肯随便歪曲事实,假造事实,不肯跟着别人说话,交代不出他和我的关系,结果就成为顽固的“极右分子”。等到毕业的时候,就“充军”到新疆伊犁,当年林则徐充军的地方劳动改造。

    他叙述他在复旦读书时一天收到我的复信,同宿舍的同学,如何的羡慕他和我的通信。可是不久,我在报刊上被批判,同学们也就要他揭发和我这个“大右派”的关系。可是他却没有见过我,他也说他不认识我,没有和我见过面。他在信中说到他在二十九年来所受的不人道的待遇,和艰苦的生活。说他现在也是人民教师,二十年来,也受学生的尊敬,所以想起了我。二十九年以后,仍旧给我回信。

    读了这封《廿九年后的回信》,许杰感触良多。他写道:

    我读了这封信之后,我的内心,的确是很感动的。我读着他谈到在新疆劳动受苦的情形,特别是读到他的父母因为他远在新疆劳动改造,以致于父母死去,家破人亡的情形,我真不知要说什么才好。我当时立即回了他的信。我说,我读了你的来信,我很激动。我好像觉得,他的受苦,只是和我通过一封信的关系。也因为和我通过信,所以“充军”到伊犁。吃苦劳动,父母死去,家破人亡。但是,事实上,我们却没有见过面,也根本不认识。他的受苦,以及家破人亡却又同我没有关系。我当时,抱着这种心理回他一封信,这总算把我们的通信关系接上了。这以后,他又给我来了信。详细叙述他的父亲的死,和母亲的死的情形。原来,他的父亲是黄包车夫,后来学会了开汽车,是运输工人。母亲是家庭妇女。他们都是劳动人民,都不识字,是受苦人。他们把儿子培养到大学读书,原来就希望他大学毕业以后,振兴家业,光耀门庭,使他的父母双亲享点后福。哪里知道,他却遭受这样的命运。

    正因为这样,年已花甲的杨万才,居然还发出不明白自己为什么遭受厄运的感叹!杨万才先生在一九九六年七月十四日给笔者又一次来信:

    一书已收到了几天,未能立即函告并致谢,是因为收到书后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我想函告时顺便谈谈读后感受,岂不更好?

    读完厚厚的全书(有些章节还多次重读),感慨万千,简而言之:

    在读的过程中,我仿佛又回到近四十年前的那个时代:我一夜之间,从一个支部组织委员、优等生(所有考试科目都是五分)、威信极高的调干生,成为被孤立的右派分子。这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我忆起了那一年前前后后的往事,这是尘封近四十年的“过去”,不愿想而又时时袭来心头的痛苦经历。

    “读史使人明智”,读了,心里清楚了好多,这是一场原本可以避免而在当时的中国又实在无法避免的劫难。

    感谢你,不仅是寄赠书给我,更感谢的是你花费大量精力时间,收集、采访那么多的资料和当时人,为那场灾难留下了一部记录。

    书写得客观翔实,评论不多,但事实种种又都是最好的评论。

    来龙去脉说得很清楚明白,连我这样当时被稀里糊涂打成右派的人,不读此书,也感模糊不清,遑论后来的年轻人和当时的“局外人”了。

    它与后来长达十年的浩劫,都说明亿万人听从一个人意志的体制是万恶之源。

    四十年过去了。当时的“大右派、名右派”大多已离开人间,就连我这样的“小右派”也年逾六旬,满头白发了。幸运的是我还顽强地活着,亲眼目睹了这四十年的巨变,也还能读到,能在晚年来临时好好想一想,不久当我也告别这既留恋又憎恶的人世时,终算没有成为一个糊涂鬼。

    我还想再多活几年,且看看这地球如何转动,这人间如何变化,因为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反右派始末简介 >反右派始末目录 > “许杰的喽罗”的厄运